[环球时报驻法国、荷兰特约记者余范超何文环球时报记者倪好王逸]“美国呼吁禁止向中国出售更多芯片设备,荷兰予以抵制。”《彭博》22日报道称,荷兰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大臣施雷纳马谢尔当天表示,在向中国出售半导体设备的问题上,荷兰将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她一周内第二次表达荷兰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施雷纳18日接受荷兰媒体采访时强调,该国不会“完全照搬”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的措施,将在与美日等国磋商后做出自己的评估。分析称,荷兰高官的上述表态表明,荷兰不愿意顺从华盛顿切断中国半导体技术供应的企图。与此同时,美国遏制中国的措施也受到其盟友的质疑。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尔当地时间22日在欧洲议会辩论中坚称,欧盟不会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政策。中国一位专家2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中欧经济互补性强的背景下,欧洲国家需要更加理性、务实地看待中欧经贸关系,这符合其根本利益。
荷兰不想把这个问题放入“欧盟篮子”与美国谈判。
据彭博新闻报道,施雷纳马谢尔当地时间22日对荷兰议员表示,在美国与其他盟国进行贸易规则谈判期间,荷兰将就ASML向中国出售半导体设备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决定。她强调:“重要的是,我们要捍卫自己的利益——我们的国家安全和我们的经济利益。”施雷纳说,如果荷兰把这个问题放在“欧盟篮子”里与美国谈判,结果,他们会把深紫外掩模对准器(DUV)送给美国人,“我们的情况会更糟”。
荷兰光刻机生产企业阿斯麦(ASML)资料图这不是施雷纳马谢尔第一次谈到向中国出口半导体设备。她在18日接受《新鹿特丹商报》采访时表示,美国不要指望荷兰会采取其对华出口限制措施,“荷兰无疑不会复制美国(对华)的措施”。
总部位于荷兰的ASML占据了全球光刻机市场60%以上的份额。该公司财报显示,中国大陆是ASML第三大市场,营业收入27亿欧元,占其2021年全球营业额的14.7%。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一直在游说荷兰禁止该公司向中国出售高端面膜对准器。在美国的压力下,ASML不能再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EUV),但仍可以出售上一代的极紫外光刻机。然而,后者正成为美国游说荷兰的新目标。自今年7月以来,美国已先后向荷兰派出官员,向ASML施压,要求扩大对华销售禁令。据知情人士透露,荷兰政府认为,如果美方要求的措施得以实施,荷兰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可能会受到损害。
美国媒体认为,施雷纳马谢尔的最新表态凸显出荷兰越来越反感美国提出的“出口管制措施一致”的要求。这个欧洲国家希望保持进入中国这个全球主要市场的机会。
资深通信专家项立刚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荷兰方面的表态其实代表了很多欧洲企业的共同心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类似的表态。项立刚认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也是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为全球半导体企业贡献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还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设施。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包括ASML在内的欧洲企业不愿意放弃中国,也不能放弃中国,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盲目追随美国没有任何好处。
“我们不能认为抛弃中国就能创造未来”
有媒体注意到,尽管美国政府最近仍在加大对盟友的施压,但欧洲多国和欧洲领导人都在呼吁与北京接触,拒绝加入打压中国半导体的阵营。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表示,他将抵制将世界划分为相互竞争的群体的做法。德国总理安格拉朔尔茨(Angela Scholcz)最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据香港《南华早报》23日报道,博雷尔22日在欧洲议会的一场辩论中表示,欧洲和中国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分歧不应该也不会阻止欧洲和中国相互接触。他补充道:“当然,美国是我们最重要的盟友。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对中国的立场或做法将与美国不尽相同。”同一天,博雷尔还敦促欧洲议员在思考EU-与中国的关系时,“考虑到生活的现实以及这种现实的复杂性,并考虑到欧洲议会也需要为此做出贡献”。他强调,由于中国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不能认为我们可以在抛弃这个国家的同时创造未来”。
彭博报道称,博雷尔的讲话表明,欧盟正在与美国的“芯片禁令”保持距离。这一禁令引起了欧洲国家半导体制造商的恐慌。他的话呼应了施雷纳马谢尔的观点。
日前,法国《回声报》发表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苏布林的文章称,欧洲无法与中国“脱钩”。中国正在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目前,欧洲的机床、建筑、食品、电器等行业严重依赖中国进口,近20年来进口量持续增加。苏布林认为,尽管全球经济、贸易、金融和其他领域的竞争正在加剧,但欧洲和中国需要在新技术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达飞航运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何鲁多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肺炎爆发以来,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表现出很强的韧性。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达飞航运集团全球最大的市场。该集团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运输公司。
美国的自私引起了欧洲的警惕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方一再将科技和贸易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和意识形态化,其对其他国家“封锁”和“脱钩”技术的做法正在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包括其盟友。据项立刚23日分析,将欧洲视为“美国的跟随者”是不现实的。在经济利益面前,各国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决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学者董一凡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围堵”,人为破坏了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趋势,给产业带来了破坏和碎片化,绑架了其他国家,使市场和创新更加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及其盟友将遭受损失,不利于经济复苏。同时,董一凡指出,欧洲经济深陷高通胀和能源危机的阴霾。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完备的工业配套能力是欧洲走出经济衰退风险的重要外部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欧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是否联合打压中国的问题上存在博弈。
最近,美国和欧盟之间最显著的经济差异来自于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当地时间22日,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在巴黎表示,法国和德国一致认为,欧洲需要对美国政府支持美国部分产业的计划做出强硬回应。21日,马克龙与40多名欧洲高管共进晚餐,呼吁他们留在欧洲投资。
舒尔茨22日在出席《南德意志报》主办的经济论坛时强调,“走出去是一条危险的错误道路”,他鼓励德国企业在“公平规则”下,与世界上有前景的地区进行更多贸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23日表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则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引入经贸合作领域,不仅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