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的名字叫郑智恩。 今年22岁,是韩国留学生,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
我17岁来到中国。 到现在为止我在中国呆了五年。
这五年来,我的生活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那是丰富多彩的。
在中国的生活真的很有趣,所以我萌发了拍视频记录它们的想法。 本来只是自娱自乐,视频一下子火了,我也成了小网红。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的视频并支持我,但我更好奇为什么我是韩国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说到这件事,我还很自豪。 因为口音可以追溯到我出生的时候。
我是韩国人,但我出生在美丽的哈尔滨,所以是一半的东北人。
为什么我出生在哈尔滨的加达?
因为父母是在那里认识的。
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一家三口在哈尔滨生活了好几年。
在哈尔滨生活的时候,我们家一直是双语的,所以不管是中文还是韩语都会说。 双语模式也为我的语言奠定了基础。
在哈尔滨生活了几年后,我们一家回到了首尔。
由于环境的变化,中文渐渐退出了我的生活,曾经的幸福时光也渐渐成为回忆,我渐渐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韩国人。
我的变化让妈妈很烦躁,她不希望我丢了中文。
为了锻炼我的中文,我们家又开始了双语交流模式。
感谢妈妈的坚持,我的中文水平也越来越高。
就在这时,我也越来越向往中国,希望能再找个机会去看一看,机会很快就来了。
高中毕业后,父母同意了我留学的要求,但在选择留学地点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武汉大学,幸运地通过了入学申请。
2018年9月,时隔多年回到中国,但这次不是到了哈尔滨而是到了武汉。
我记得刚到武汉的时候,我对一切都很好奇,喜欢和韩国比。
最明显的是食物方面,武汉很重口味,但韩国人很清淡,一开始不习惯。
印象最深的是热胡椒。 第一次吃的时候,完全不习惯吃。 很难吃。 那时,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吃了。
但是过了一会儿,我被啪的一声打了脸。 热面上有大面包,很香。
游玩方面自不必说,武汉不仅大,还有很多有名的景点。
当我去黄鹤楼站在楼上时,我想起了关于黄鹤楼的一首诗。 即使不能完全理解诗的意思,在那个瞬间,我也能产生共鸣。
过了第一个适应期,我对武汉的爱越来越深,无论是城市的景色,还是武汉大学的一草一木,我的心都很高兴。
我在这里呆得越久,我就越着迷于此,吃啊玩啊都不会抛弃我。 特别是每次度假回韩国,我都想念武汉的美景,想马上入学。
但是,大学一年级结束后,因为瘟疫,我不得不暂时离开了梦想中的武汉。 那一年很辛苦。
2020年9月,学校终于通知他可以上学了。
接到通知,我马不停蹄地买票回学校了。
但是,因为新冠灾祸,学校不再是以前的热闹了,城市也不再是以前的热闹了,变冷了。
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 作为留学生,我会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给它增添一点生机和活力,让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了解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
说要做就做,我租了一个短视频平台,开始用视频拍摄我看到后体会到的武汉生活。
既有留学生考研指南,也有武汉大学四季美景介绍,还有各种特色景区和特色美食指南。
为了能近距离感受武汉的美景,我开设了实地调查店的方式,利用双语的优势,进行了实地攻略的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品尝了各种美食,不仅满嘴都是,还通过上传视频获得了很多粉丝。
看到我的视频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很高兴。
但同时,我希望有更多人喜欢的视频,喜欢中国,喜欢武汉。
快到2022年了。 新的一年寒假不是回韩国,而是打算利用这个时间到处去。
中国很大,风景很多,所以我想去看看。
后来,我先去了杭州,看到了婶婶的美丽。
后来去了宜昌,领略了三峡大坝的雄壮,又去了很多地方。
毕业之前,我不仅在准备毕业答辩,而且几乎一直在旅行的路上。
走的地方越多,见识的风景越多,我对中国的感情就越深,甚至萌发了去中国旅行的想法。
我知道这样的想法不现实,但我想尽量做到这一点。
作为留学生,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留在中国。 于是,我打算继续留在中国学习。
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迎来了三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一是申请武汉领事馆颁发的中韩公共外交宣传者证书,获得官网认证。
二是我系顺利毕业,三是作为网红,应中央广电邀请,参加了中国地标挂牌活动。
我特别感谢中国的地标活动。 为了这个活动,我去了鄂尔多斯,看到了沙漠的宏伟和黄河的壮美。
我去了江苏淮安,看到了江南水乡的温柔。 接下来也会去河南省和山西省等地。 我相信一定能遇到更好的风景。
中国有句古话叫“独乐乐不如大侠”,今后我会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看到的美景。
另外,我还要告诉你另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我申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我可以继续留在中国,可以向更多的韩国人介绍中国美,真的很开心和自豪。
我相信这一定是我和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另外,我相信将来和我一样爱上中国,离不开中国的人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