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向父亲抱怨。
图(涉事留学生发布的与父亲的聊天屏幕
“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新闻很受欢迎。
该留学生现年23岁,大学辍学,在西班牙本科毕业。
她的父亲从农村考入了北大。
契机是女孩每月生活费1.1万元,父亲每月工资1.3万元,家里有妹妹。
当时,该女子发现生活费没到账,没钱自己吃饭,于是暂时用父亲的信用卡消费,被父亲误以为多收了1万元生活费。
这是一件小事,让网友震惊的是,她把所有的聊天记录都发到网上,辱骂父亲。
另外,有人扒窃她以前在论坛上的帖子,内容让人看不下去的只是,我需要钱。
10月19日,九派新闻联系了该女学生。
她后悔发布了辱骂父亲的内容,但现在也和父亲和好了。
关于生活费不够也在争执的问题,她说其实是误会。 我并不讨厌父亲给我的生活费很少。 接下来要求降低生活费。
尽管如此,由此引发的亲子关系和代际交流的话题,在网络上已经发酵,很多人都有话要说。
我的朋友们不年轻。 有很多孩子。 一部分已经在国外了。
目睹这种情况,请不要担心。
有人对家庭教育抱有疑问,也有人反省把孩子送到国外的意义在哪里……
我说:“这不足为奇。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网络讨论。 是“年轻人是否应该随心所欲”的问题。 和我同桌的,是二十多岁的海外留学生或者刚回国。
他们理解的“喜欢的事情”只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随心所欲地花钱。 就是闲逛、躺着、购买。 二是随心所欲地恋爱、追求、放纵。
这当然是每个年轻人的想法,我相信很多留学生都有很大的胸襟和上进心。
不过,对于部分年轻留学生的“随心所欲”,我还是有些模糊的担心。
客观地看,确实有很多孩子在留学。 只是因为国内考不上好大学,所以他们出国是换个地方玩游戏、聊天。
去德国留学不会说德语的人,去加拿大留学不会说英语的人,并不是完全没有。
事件引起了网友的讨论。
图/某社交平台截图
是的,大学里有图书馆、实验室、诺奖获得者当导师,大学外面有博物馆、名人故居、展览馆、讲座、社会活动……但这些都没人进你的口,你得自己找,自己深入。
很多时候,你首先要有欲望,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才能实现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斩将、斩棘、锻炼能力,同时发现能力的不足……一步一步成长。
遗憾的是,对一些青年学生来说,这一过程都是残缺不全、贫瘠至极、却“随心所欲”的人生。
辱骂这位父亲的留学生,在她的支出上有打车这一项吗? ——有其他选择吗,例如公共交通? 应该有,但她没有选择。
有人采访了被骂的父亲,他说父亲小时候严厉管教她。 这可能是她的反抗期。
但是每个人不是都被管教过吗?
而且叛逆期的方式多了,可以去写诗、当歌手,但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的叛逆期只有两种。 一、钱; 二是感情和感觉。
现在很多90后、00后,他们生活在小家庭里,从小就和父母交往多,我们以前熟悉的那种在学校一起玩耍的孩子、经常交往的亲戚、邻居叔叔阿姨……已经不多见了
结果,亲子关系变得紧密,父母只有孩子,把一切事情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孩子也只有父母,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父母身上。
这种相爱相杀的紧密痛苦,可能是核心家庭化的代价。
所以,送孩子出国,是希望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毕竟是身体能动,心不在焉,还是在钱上面打转?
应该如何让孩子摆脱感觉和感情,让孩子真正有更大的未来,这是父母应该考虑的。
另外,对于年过20的年轻人来说,为什么“喜欢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是“随心所欲地花钱”,二是“随心所欲地感情和放纵”,值得反思。
一些留学生看起来走了万里路,为什么活得这么窄?
年轻人说。 “年长的姐姐们鼓励年轻人追求自己,也许是弥补自己当时的缺点。
我说:“不,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比你丰富了几万倍。
随你的便,我也不要。
特约撰稿人叶倾城作家。
丨丁慧编辑
实习生丨黎志栋
校正危险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