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飞机降落在上海时,我兴奋地说:‘终于回家了! 》在日前举行的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六届国际文化节“Mini Expo跨国风情展”开幕式上,来自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挪威国际学生代表乌力( OLE EIDSKREM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后第一位获得来华留学签证的挪威学生
由于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爆发,乌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没想到这次离别。 最近三年。
在此期间,他一直与中国老师和同学保持着联系,期待有一天回到中国这个“家”。
为了第一时间返回中国,疫情爆发期间,乌力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入境政策。 他每三个月给大使馆打一次电话,主动联系他们,等待最新消息。
“有一天,我终于等到了大使馆的通知,在经历了将近三年的离别之后,今年八月,我成为了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后第一个回中国办理签证的挪威学生! ”
在挪威的时候,因为时差的问题,威利每晚必须六点睡觉,凌晨一点起床上网络课。 因此,虽然他放弃了大部分的社交生活,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学业。
2022年8月19日,丽姿河畔终于再次出现了他……“回到美丽的校园,见到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们,我真的很高兴。 我的心总是和华东师大在一起,和中国在一起。
”
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黄美旭说,乌力高一时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来到华东师大学习。
“我相信,所有与乌力接触过的老师、同学,都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
伍利非常喜欢中国菜,在回中国之前,他列举了自己想做的一切:去重庆吃火锅,去青岛喝啤酒,去西安吃biangbiang面……
在挪威的时候,也是猪耳朵、鸡爪、红烧肉等,自己烤中餐给家人吃,带领家人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
2021年华东师大迎来建校70周年,为了表达对学校的思念,别人在挪威挥动华东师大的旗帜,给师大送上北欧的祝福。
从一名语言学生到本科生,华东师大这几年,乌力逐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一辈子成为中国和挪威的桥梁。 我希望更多的挪威人了解真正的中国。
”
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短期国际学生总数超过5000人,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海瘟疫期间,华东师大迅速作出反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校国际师生的安全,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举办海内外学生云上“新知”交流计划、海内外学生云上牵手等活动,缓解海归学子特殊时期的学业压力和困难,建立联系方式制度,时刻关注学生需求,第一时间反馈解决问题
除国际文化节外,每年组织开展30多项学术文化活动,如学业提升计划、商业计划书竞赛、艺术作品展、职场系列视频等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而且加强国内外学生与学校的交流与联系。
未来,华东师大将进一步探索后冠状病毒时代国际教育交流的新形式,推动来华留学教育活动高质量发展,搭建多维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国际学生讲中国故事,讲中国声音,可信、可爱、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