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芬兰华人科技协会结合芬兰博士奖学金和科研经费申请情况举办经验分享会,为希望获得芬兰博士、博士后的中国学生介绍中芬科技合作项目、奖学金申请方式等。
芬兰华人科技协会会长郭明与四川大学交换生博士生Joseph Install联合主办了此次分享会。
驻芬兰大使馆科技参赞袁旭东综合介绍了中芬两国在科研领域合作的历史背景和成果、未来发展前景、2022年申报指南、农业、视频和生物技术、环境、交通、航空、信息网络和智能制造等优先领域等
答疑由大使馆科技集团一等秘书杨志军主持,他从法律的角度说明了经费申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赫尔辛基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教授Kai Nordlund介绍了如何申请赫尔辛基大学国际博士和博士后相关项目。
他首先给出了赫尔辛基大学理工学院的行政结构、优势研究项目、相关教学课程、申请博士项目的学分要求、奖学金金额和入学途径等。
希望赫尔辛基大学博士生项目的学生将有机会全额申请四年奖学金,并且需要完成30个专业和10个普通学分。 博士论文的框架主要由30页的总结和发表的论文组成。
赫尔辛基大学教授、芬兰科学院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委员Timo Repo介绍了有关博士、博士后资金来源的多种可能性。
他介绍了芬兰的优势学科,从世界各地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化学术团队出发,介绍了博士生录取过程、必修课、芬兰科学院教授、研究员的考核标准。
博士录取流程主要分为申请、资格审查、博士生遴选三个环节。
申请阶段需要提交电子申请书、研究计划及相关资格证明文件。
资格审查阶段需要提交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证明文件,以及必要的语言成绩单。
在博士遴选阶段,需要对博士项目进行学术评价,并由大学做出裁定。
他指出,独立思考对博士学位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至关重要,有助于大幅提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欧洲科学院会员、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孙志培分享了项目申请的经验和体会。
他重点介绍了应聘博士课程所需的事前资料。 这包括简历、研究计划、发表的文章清单、项目合作证书、博士学历、数据管理计划等。
他建议在写项目申请书之前深入了解项目的具体细节,提前调查学术环境以寻求相关支持。
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后,孙燕分享了芬兰科研基金的申请流程。
她认为最轻松有效的方法是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及时提交个人申请信息,重点强调以往的科研经验,同时从申请人和审核人的角度分析了经费申请准备的重要事项。
驻芬兰大使馆教育事务负责人孙洪志详细介绍了202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申请的方式、注意事项和最新变化,并逐项介绍了提交材料的具体步骤、参评条件、留学时间和选拔时间等。
在自由答疑环节,孙洪志现场回答了学生们关心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