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现在的南开大学已经不是以前的南开大学了。
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南开大学怎么了,而是因为它和人们过去认为的“清华北大复旦南开”四所名牌大学的定位不太一致。
例如,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参与的35个学科中,有5个进入前5%,14个进入前10%,23个进入前20%,29个进入前30%。
其中进入前10%的学科数量从第三次评价的11个增加到14个。
遗憾的是,作为曾经的名牌大学,至少是“985”大学,南开大学没有进入A的学科。
南开大学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衰落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以来的几年,南开大学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优异成绩。 周其林院士团队科研成果“发现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古代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学研究》和《中国主要城市化地域测度研究》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物质绿色创造和制造海河实验室成立……
特别是,根据已经公布的第二批“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学科名单,南开大学被评为经济学、世界历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其中应用经济学为本轮新增学科。
尽管与复旦大学等曾经有名的大学在数量上有很大差距,但仍然保持着天津市的领先地位。
其实,作为考生和家长,这些新闻当然要关注,但真的没有必要完全当回事。
因为你去的只是本科,学科评价结果好并不意味着本科教育优质高效。
更重要的是,入学后能否再次选择专业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仔细研究每所学校的入学后培养政策。 在某种程度上比所谓的招生政策和规则更重要。
小编表示,南开大学对很多精英的主要意义在于,作为一个无知的少年,在对大学和大学专业一无所知的背景下,如果考上了南开大学,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个选课交换的过程,不影响自己的学历证书含量。 说起来,南开大学在中国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被认可的。
二次选拔:以“八四x”特色人才培养平台为抓手,南开大学2020—2021年度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显示,南开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的丰富优势,实施入学“零门槛”二次选拔机制
2021年、2021年本科新生全部参加统考,809名新生通过二次选拔,占全部新生的19.32%,二次选拔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受到新生和家长的欢迎,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其实,从2018年开始,南开大学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推行“二次选拔”考试,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重新选择专业方向。
同时,推进学分制改革,2019届本科生学分制收费,实现专业转出无门槛,取消专业转入次数限制。
随后,校方综合各方面资源,将这一模式拓展至“8 4 X”特色人才培养平台。
“8”即8个伯苓班,设立数、物、化、生、经、史、文、哲8个班,单独编班招生,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已有毕业生伯苓班,学生深造率接近100%,是南开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标杆平台。
“4”即4个定制双学位班,分别为经管类(“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班”)、PPE实验班即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班、FAS项目班即非通用语言专业和人文社科专业
“x”是几个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养平台,其中有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主要有计算机科学卓越班、新材料双一流特色班、新一代智能软件特色班、新能源特色班、人工智能特色班
新文科人才培养平台主要有国际会计特色班、城市管理特色班、金融国际学术精英特色班、数字经济与贸易精英人才特色班、数字金融特色班。
令人感到舒适的是,以上“8 4 X”二次选拔的所有班级(除经管类和FAS类有特殊专业要求外)面向所有新生“零门槛”开放,一入学就选拔,提供约1000个名额
据校方介绍,根据每年的情况,南开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的总体成功率在70%左右。
同时,南开大学在允许学生穿越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实行了助学和双学士学位获取制度。
工学、医学专业在增加。 南开大学不再是一所以文理商务为主的大学。 长期以来,我给人的印象是南开大学是一所文理商务学科的强校,但在工程学科方面差很多吗?
况且,原本并不强大的工学院也于1952年合并为天津大学。
因此,就连南开大学的校方,既强调继承“允公可日、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也提到“文以治国、理以强国为目标、商以富国为目标”的理念
但作为考生和家长,不能以老眼光看待南开的工程、医学专业。
近年来,南开大学启动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 要统筹推进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学登顶、医学生发展四项规划,建立教育教学和科研两个奖励体系,布局建设十大交叉科学中心和十大国际联合办学中心,实现要素集聚和赋能,实现真正内涵式发展。
由此可见校方对工程、医学发展的重视。
从近年流行的ESI学科排行榜来看。
从截至2022年初的数据来看,南开大学纳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工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临床医学、数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农业
其中,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
除传统优势学科外,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均可进入世界前1%,说明南开大学的工程、医学发展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本科专业反映,南开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显示,该校共有专科学院27所,本科专业96所,2021年招生专业93所。
本科专业中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占57,59.38 %,理工医学专业占39,40.62 %,涵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工程、理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当然,南开大学的工程专业有差距。 例如,该校目前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但其中工程专业相对较少。
另外,教育部去年公布的《历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显示,南开大学只有一个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当然,作为考生家长请不要迷信这些认证。 得分名单上清华大学的认证数量为4个,北京大学一个也没有。
图|南开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点名录
就业与升学: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对于南开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来说,就业状况一般还不算太差,但也有自己的痛苦,比如文史哲专业确实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岗位。
但是,这对学校整体的就业状况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文史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借助自己名校本科生、研究生的身份,获得更高、更好的就业机会。
那么,我们就简单看看南开大学本科生的就业情况吧。
遗憾的是,就业质量报告和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均对外发布,但本科生就业的相关数据较少。
南开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3783人,截至2021年11月底,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90%。
没有细分的数据。 小编只看了2021届毕业生本科分布情况表,考生和家长可以从中领会前辈们的专业选择意向和意图。
罕见的就业信息显示,南开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民营企业( 33.65% )、国有企业( 20.91% )、三资企业( 19.03% )。 选择国内升学的本科生有1632人,占本科生毕业人数的43.14%; 选择海外升学的本科生有493人,占本科生毕业人数的13.03%。
对于希望出国留学的朋友来说,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带来了好消息。 根据Q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2021届毕业生中有388人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海外大学留学,占海外留学毕业生的95.80%。
报考与录取:医学、哲学不再是医学非南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哲学由于就业难的特殊性,每年报考时都会出现专业调剂问题。
调剂对招生本身是件好事,但对考生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很多人可能不想学习这些专业。
令人欣慰的是,2021年南开大学出台了“完全符合医学志愿,医学专业志愿全部接收,不报差”、“哲学系志愿全部接收,不报差”的利好政策,一度成为考生和家长热捧的“口碑政策”
最终的招生结果可能超出了校方对医学类实际录取数量超过计划数量的50%、哲学系实际录取数量超过计划数量20%的预期。
关于大家关心的招生计划和历年录取分数线,南开还没有对外公布分专业的2021年录取分数线。 小编找了天津、河北、河南、山东4个省市的2021年相关数据,供大家家长和考生参考。
这样的政策出台,说明南开大学校方对优质生源的重视,南开大学自身也多少受到考生和家长的信任,有数据为证。
根据校方公布的信息,2021年高考招生中,南开大学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海南、山东6个新高考“33”模式省份,北京等3个省市的录取最低排名比去年提高了近10%,3个省市整体保持不变,生源质量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高考“312”模式省份,普通“历史”班录取最低排名保持在传统文理分科高位,总体保持稳定。 “物理不限”组生源比去年同类专业生源有所提高,“物理化学或生物”组比去年同类专业生源大幅提高。
在河南、云南等17个传统高考省份,南开大学出于学生专业体验的要求,在相关学科领域招收有志于学习的青年。
在普通高校代码中,传统高考占招生计划总数约90%,文科录取最低排名升至13个省稳中,理科录取最低排名升至11个省稳中。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作为百年名校,北大清华上不了大学。 南开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名校应有的综合实力,录取分数线与北大清华还有一定距离,可以放心大胆地作为重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