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人“大学生”印象的生活,就这么舒服吗?
前方有好心老师的知识引导,后方有温暖的父母经济支持,中间有仗义的同学爱心帮助,每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空闲的时候能出各种波浪看世界。
这真的是大学生现在的生活状态吗?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 ZTVP )与相关社会机构合作发布的《2018中国大学生灵活用工蓝皮书》 (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目前大学生的“生存状况”并非没有这种担心。
我想很多大学生都感觉到,除了平时需要的开支外,生活费所剩无几,包里塞满了钱。
在收支紧张的时候,打工成了大学生的一种选择。 该蓝皮书在调查大学生兼职和择业现状时,有很多有趣的“发现”,为大家提供理解和思考。
一起看详细的报告!
上海大学生生活成本最高! 吃饭的支出占主导! 说起大学的生活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个月能花多少钱。 那么,我们先看看下面的调查结果吧。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城市维度上,上海大学生生活成本最高,其次是北京、广州、杭州。
青岛、厦门、大连、宁波四个城市基本持平。
这直接关系到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
支出类别的调查结果如下。
可见,餐饮消费占比最高,其次是娱乐、化妆品、零食等。
其中,化妆品还包括男性使用的护肤品、护发等。
每月的生活费,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也不是大学生能轻易赚到的。 那么,生活费从哪里来?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父母援助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不容忽视的是,兼职和全职实习的比例也很高。
大学生有存款吗? 大部分学生的债务都在2000元以下,大学生有父母帮助,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到了月末,“我的小钱都到哪里去了?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收支不平衡,靠打工赚钱,长期不得不通过花呗、借呗、校园贷等平台偿还所欠债务。
那么,同学们都向“谁”借钱呢?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白色借款和信用卡是主要的债务来源。
白条借款是指蚂蚁花呗等透支服务。
在全民杠杆消费时代,大学生没有固定职业,但消费支出缺乏理性思考,加上父母的支持,不能很好地管理个人财务状况。
所以,校园贷款、消费分期等也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
从负债额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债务在2000元以下,这是合情合理的。
不可忽视的是,10000元以上的人也很多,占1%。
可见,一些大学生在他们正式参加工作之前,就开始了还债生活。
既有同学背上了债务,也有同学存着自己的“保险箱”。
不好意思的是,余额0元的人也很多。
大多数学生集中在5000元以下。
账户上有4000元,基本能满足吃饭、交通和社会的需要,但额外的支出要靠兼职或者白条贷款解决。
当然,5000元以上的大学生也占12%的比例,除了家庭环境好外,还与大学生的兼职存款有一定的关系。
大学生对打工感兴趣吗? 学生们有一定程度的债务,在某些方面促使他们兼职还款。
大学生们想去打工吗?
根据兼职意向统计,不感兴趣的人比例极小。 这表明兼职至少不是一个小选择,大多数人都会考虑,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是否会付诸行动还不清楚。
调查显示,“兼职常态化”的比例为12%,令人吃惊。
这似乎表明,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兼职学生的数量已经初具规模。
其次是学年。
在有打工意向的人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打工高峰发生在大学二年级和大学四年级二年级。
新生刚入学,还处于混沌期,赚钱意向还不强烈,但比例高达12%。
然后,经历了一年,大二来的时候,第一次迎来了打工的高峰。
到了大三,部分学生开始准备考研、公务员、实习等,兼职数量减少,大四特别是下学期,大学生空闲时间增多,兼职高峰回升,高于大二学生。
大学生在做什么? 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完成学业,没有获得相应的能力证明,他们的兼职岗位通常填补了社会全职人员不足的区域。
由于部分岗位(数量非常多)具有流动性、季节性、随机性,不需要招聘长期全职员工。
全职员工的劳动力成本非常高,企业希望把任务交给费用低、灵活、服从安排的大学生手中。
可见,餐饮服务类是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其次是家教培训和营销。
餐饮服务最受欢迎是因为这类行业门槛低,雇佣时间和结算灵活。
大学生什么时候打工? 暑假是高峰! 不管做什么类型的兼职,都需要一点时间。
关于打工的时间,主要从两个维度来观察,一是打工的时间长短,二是打工的时期。
在兼职时间方面,5小时以下占压倒性主流,占56%。
10小时、20小时、30小时几个阶段的人数一次性减少。
这表明,兼职的大部分学生以学业和课余生活为主,对兼职不太重视。
还应注意的是,每周兼职时间超过30小时的人也占2%。 这意味着他们在工作日期间每天至少打工六个小时。
这和全职工作相差无几。
到了大学高年级,同学们在时间的支配上更加自由。
除了考研、公务员考试、实习、求职外,部分学生选择提前“就业”,兼职时间长30小时以上,可称为“校外实习”。
在打工时期,暑假毫无疑问是打工的高峰期。
调查结果开业非常合适。
寒假包括春节在内,自由时间短,所以打工的数量比暑假低。
学期内(法定假日除外)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比法定假日(寒暑假除外)多12个百分点。
这可能是因为在法定假日期间,一些学生会回家或去旅行。
从上表可以看出,晚上是打工集中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没有上课的计划,学生的时间支配比较自由。
大学生是怎么去打工的? 网络兼职受欢迎的兼职的特殊性在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灵活的雇佣方式。
对大学生来说,可以用合适的方法打工,具有灵活性。
上表是对大学生倾向的兼职方式进行的统计,在线兼职明显更受欢迎。
此类兼职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支持、帐户注册等计划任务,以及在线教育等技能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在线技能平台的发展,具备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更容易找到“足不出户”的兼职工作,比如承包设计任务、撰写新闻稿、开发APP等。
对企业来说,兼职的使用成本较低,学生们也可以提前体验工作的酸甜苦辣,获得培养和锻炼。
大学生打工的收入是多少? 千元以下占主流,辛苦打工一个月,到了领取报酬的日子,我想大家都在心里乐开了花。
那个大学生的兼职工作能赚多少钱呢?
在上表中,每个文件的数字不包含上一个文件的范围。
结果显示,1000元以下占绝对主流,这符合正常思维。
出乎意料的是,有5000元以上的人。
这种水平的收入来源是什么还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灵活就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能有这样的收入就不足为奇了。
大学生兼职的具体情况怎么样? 1、位置分布
你会发现大部分兼职工作都远离学校。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为了赚钱,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星期六那天坐公交车进入市内打工。
大多数高中都远离市区,所以兼职也远离学校
2、男女比例
在性别统计中,女兼职的数量略多于男性。
分析表明,原因可能与三点有关。
一女固定支出项目较多(化妆品、服装、旅游等)二女缺乏创业意识,但创收意识强于男性。三女适合的职场数量越来越多,部分职场女性更受欢迎。)三、专业匹配
专业匹配是指大学生打工地点与所学专业的契合度。
理想情况下,大学生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用自己的技能进行社会实践。
实际的调查结果有点令人失望。
这4个文件中,不完全一致的占大多数,极少有完全一致的。
这表明,对大学生来说,有些专业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赚钱,但也只是少数,虽然有些人掌握了一定的ps技能,但他的专业也可能是新闻界。
因此,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存在专业与技能不相适应,本专业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的问题,令人遗憾。
不过,这确实可以理解。 例如,历史系的学生很难找到相应的兼职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实用技能与专业无关,是大学生的“饭碗”。
4、报名渠道
据统计,商家直接发布的招聘信息仍是主要的大学生兼职来源。
这多亏了发布各种信息的微信群、QQ群,但缺乏第三方的审查和诚信体系,商家和学生双方的利益不均衡。
其次,同学介绍的比例也很高。
同学介绍一般有缺人和替班两种情况。
该渠道普遍可靠,有同学作为信用背书,求职者警惕性较低,尤其是同学兼职能成为同伴时成功率较高。
上表中的“垂直网站”是指大学生兼职类门户或APP。
幸运的是,兼职服务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
这表明,在灵活就业概念逐渐渗透到社会分工的同时,信息传播渠道也在悄然变化。
300万大学生市场需要专业、垂直的互联网服务机构。
5、就业援助
打工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赚取生活补贴,还能为未来就业做铺垫。
兼职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缓解了竞争压力。
兼职工作也是大学生全职工作的窗口。
那么,同学们认为兼职有用吗?
令人意外的是,兼职工作对全职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众所周知,在高校就业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往往与专业不对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奇怪现象——企业找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
这反映出在社会分工体制下,应届毕业生处于被动尴尬地位的——企业想找有经验的人,而学生却不想从底层做起。
这样,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变成了“双向蔑视”。
这和信息爆炸时代年轻人的这也和观念的变化有关。
那个大学生能从兼职工作中得到什么?
在具体的就业支援中,“交流能力”是全职就业的最大支援。
大学是半封闭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走出校园,就必然缺乏交流锻炼的机会。
在全职工作中,特别是在中国社会,情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业务可以逐渐熟悉,但情商的建立需要很多时间。
我相信在你身边和学生时代,有做过兼职的伙伴。
看了这个调查,对于大学生的打工和收支,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来到评论区!
来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
照片的一部分来自网络
正文编辑:浙江大学微新闻社施比克
责任编辑: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