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视频.
11月16日晚,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短剧戏曲单元演出在江苏大剧院落下帷幕。 来自江苏省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全省7所高校为观众带来了本年度展会的最后7个短剧节目。 这七个节目包括戏剧、舞剧、情景剧等多种类型,题材多样,形式奇特。
演出前夕,记者见到了这次大学生戏剧比赛的评委老师们。 专家评委和高校评委就这几天的戏剧体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从14日首演到16日晚开演前,评委们累计观看全省各高校师生创作的作品11部。 其中既有艺术类大学教师的公演,也有很多非艺术专业大学教师带来的原创节目。
总体来看,专家评委普遍表示今年大学生戏剧展演效果不错,无论是剧情还是表演都有可取之处。
戏剧导演蔡向亮表示,此前看过一些演出节目的资料,但实际上在现场看到学生们的演出时,惊讶不少。 “今年演出的节目真的很多,角色塑造和舞台演出都有亮点。
蔡向亮15日晚特别提到南京传媒学院2021级表演专业节目《歌谣》,“这部剧切入点小,生活化的细节很多,生动活泼。
蔡向亮也表示,大学生剧目存在一些不足,“有些剧概念部分多,戏剧性不足。
从评委的立场来看,希望能出现更戏剧性、更能表达细腻感情的作品。
这次专家评审委员会组长袁缨去年作为评委参加了一个大学生话剧展览,表达了这两天来看话剧的心情。 “今年的戏剧表现更细腻,表演也更细腻准确,我想一些剧目的表演也可以说已经接近专业水平了。
”
在评委们热烈讨论两天演出的时候,学生们正在后台的化妆室里做最后的准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灼目剧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今晚带来的节目是剧《想念大老师》,讲述了当代大学生在梦中与李大钊的对话和感悟。
剧中饰演大学生的吴义凯现在是研二学生,他也是灼眼剧社“元老级”的成员,“《想念大老师》并不是一部怀念布道仪式上演唱的李大钊先生的剧。
吴义凯说:“这部戏里的大学生和老师的对话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对于李大钊老师,不仅要知道这件事,更要知道原因。
出演这部电视剧也给演员带来了新的感受。 吴义凯通过三点总结了自己的经历:“我感受到了他的悲伤,理解了他的愤怒,理解了他的耐心。
“戏剧能起到的教育作用,远远优于死板的内容输出。
在此基础上,灼目剧社指导老师、编剧史恒深导演说:“戏剧是美育形式的创新。
他除了担任戏剧社的指导教师外,还是商学院的委员会书记和指导员。 在和同学们的交往中,史恒发现很多同学对英雄前辈都很了解,只是不刨根问底。 知道的不过是过去历史课学习的内容,“说实话,学生们很难自己学习理解。 戏剧是非常好的形式。
我们这个剧到目前为止在校内也上演过好几次,反响非常好,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
”
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推动高雅艺术进入校园,广泛组织院团进校园演出,开设艺术讲座和论坛,这些艺术活动到底有什么效果? 没有人比大学教师和学生有更切身的体验了。
灼目剧社第一代核心成员之一的吴义凯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阶段都在剧社活动。 他告诉记者,剧社成立的头几年不像现在这么受欢迎,“主要是留不住人。
“招生时,很多新生都报了名,但一时间,陆续离开了。 “问题是,那个时候我们没什么戏,新来的成员没有参与感,所以我想我渐渐走了。
”
但随着剧社的发展和学校对艺术美育的重视,剧社活动越来越丰富,原创剧也越来越多。
史恒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正在组织今年的爱情剧大赛的筹备工作。 这项比赛由灼目剧社发起,向所有学院开放,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举办了,“今年有21所学院参加,比去年多了。
“当谈到戏剧社的新人时,史恒也明显感到了不同。 不仅留下了人,还留下了更好的人。 “以前是我们在招聘新人。 交了报名表来面试的学生中,我们可能只有两三个,但这几年变了,四五十个新人中,我们觉得面试好的有十多个,比例大幅提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史恒认为这是美育教育的作用,“学生们的艺术素质明显提高了。
”
2022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览会在短剧戏曲单元落下帷幕,但戏剧展览会还没有结束,长剧单元的演出将持续到12月初。 届时,短剧戏曲单元和长剧单元的获奖情况也将公布,哪个剧目会拔得头筹,我们拭目以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徐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