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赵东元院士:公众对化学有很深的误解。

2023-01-04 13:33:55编辑:過客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多次就这一重要的科学正名来源/采访对象表示:“公众对化学有很深的误解,有时化学成了‘有害’的同义词。”11月12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89届复旦大学化学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多次作为这一重要的科学正名它既是创造材料的源泉也与社会发展、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

这也是上海科技馆“科普走进五个新城”无界博物馆课程的一个专题活动,赵东元院士在《“神秘”化学的机会与挑战》中深入介绍了化学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景。

他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现象和化工产品为例,结合“化学”一词中的英语来源,从文学、哲学和化学革命性的发展历程等角度,介绍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

结合功能介孔材料的研究,还论述了化学科学蕴含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正在尝试将介孔材料用作能效转换的催化剂。 每次催化剂的革命都会带来石油化工的革命。

赵东元表示,功能介孔材料不仅应用于能量,而且在催化、吸附、分离、光电转换与储存、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多年来,赵东元带领团队在微观世界上“挖洞”,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收获丰硕。

2021年,赵东元带领的团队在“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与应用”项目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图说:在讲台现场我们在生活中讨论衣服面料的时候,可能也会说一些涤纶、化纤等里面的材料。

但是,聚酯纤维、高分子化合物等化学专有名词出现时,大家就不明白了。

赵东元说,这正是化学科普面临的问题之一,科学家为此可能要更加努力,消除化学科学与公众的距离,消除偏见。

给年幼的孩子在简单的化学试剂氧化还原实验中扮演“变色魔法”; 向中学生展示这个中心科学和生命、宇宙、社会各领域相关的重大成果和尖端研究,使其理解化学的广度。

他鼓励年轻人走向广阔的化学舞台,利用化学改变生活和未来。

新民晚报记者易蓉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