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在指导学生入学辅导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
第二,AP换学分,这个大家都知道。
换学分就是省钱吗,对吧,一个学分1500美金的话,换3个学分就是4500美金,3w多了,还是挺合算的。第三,因为AP是大学先修课程,所以有对等的大学课程。
比如微积分BC的可以等价为大学专业的低等级课程。伯克利3分可换3学分,5分可换8学分。这是值得的,对不对?第四,改什么课程。比如微积分BC可以换伯克利数学1A课程,那么你就可以从数学1B学起了。如果你在数学分班考试中获得了更高的分数,你可以选择2前缀的课程。同样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数学课程难度就不一样了,你可能就要比其他学生早半年,甚至早一年毕业了,是不是很[大侦探皮卡丘]哈。我记得在我的上一次演讲中,我分享了一个在3年内完成伯克利EECS的样本计划和一个在3年半内完成EECS的样本。希望可以帮助到那些牛蛙。当然,这个样品不是我做的。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第五,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尤其是写作作为中国学生的弱项,我不建议太拔高,拔高了,能力没到,学起来困难,弄个C,甚至挂科,也就糟蹋了伯克利这么好的大学经历了不是。所以在写作部分,我建议低调一点。数学是我们的强项,建议走的步子大一点。第六,AP学分互换对GPA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部分的院校只是给AP学分,而不是计入GPA的。只有一般的校本课程才会计算GPA。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我举个极端的例子。
比如30个学分,其中没有任何AP和其他校外课程,那么可能的GPA是9个A和1个B的话,那就是3.9了,大约是这样啊。如果AP换了一些课程,比如5门,那么GPA就是4 A和1 B,也就是3.8。当然,这是很极端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第七,我们都很重视小升初。到了大学往往只重视排名了,却很少重视未来大学的专业进阶和难度。同理,准备高中,申请合适的大学,甚至比考初中更重要,不是吗?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所以呢,指导好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大学生活一直是我非常重视和花费精力的,无论是伯克利,还是50开外的院校,一样的重要,因为GPA是你的钱途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