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076万大学毕业生!应该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2023-11-21 19:28:45编辑:沉世

2022年毕业生的数据被统计出来了。 国内应届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人,达到1076万人。 这还不是几十万回国留学生和因考试失败而转战求职的学生。

毫无疑问,今年是就业难度非常大的一年。

1076万大学毕业生!应该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受新冠灾祸影响,许多中小企业无法继续运转,就连许多业务发展良好的大企业也相继裁员,上市申请人数急剧减少。

人多工作人数少,录用标准自然会水涨船高。

学校在求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学生们却对求职有着过度的内在感受。 清华大学有40%的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队伍以求稳定,但企业方面少数岗位的送餐录取率已经达到万里挑一,头部知名企业一旦放开校招,瞬间就能收到数千份简历。 好不容易在校期间收到邀请的学生中,也有人因为在入职前业务发生了变化而回收了邀请。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再次呼吁“就业后择业”,也有人认为,就业条件差,能找到工作就好了,不要因为择业而错失良机。

那么,在当今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们真的没有选择的权利吗? 就业不选择职业,发现人的工作单位不一致的话,掉头还来得及吗? 大学生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保障自己顺利进入职场?

1 .关于择业我不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或者就业后不择业是找到工作的救命稻草。

相反,越难找到工作,就越要选择职业,特别是做第一份工作! 不仅要筛选出有发展空间的课程,而且要在能力范围内努力进入行业最好的公司。

盲目就业会产生一系列后遗症。 除非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可以轻易跳槽,否则进入某个领域、跳出某个领域,付出的代价不仅是行业资源的闲置,还有专业经验的断层。

进入新的领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行业人脉,甚至降格谋求一席之地,是非常基础的职场的概率很高。

所以,就业的第一步,一定是选择正确的行业,多看看新闻,多了解国家未来的工作方向,多选择有积累、有发展空间的行业。

如果这个行业正好是你喜欢的东西,你会主动对工作更加热情吧。

选择了行业之后,一定选择了好的公司。

大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工作习惯和想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大公司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优秀的前辈同事。

3年后跳槽的话,大企业提供的职业背书和资源不能提供给普通的中小企业。

有人说,小公司要多锻炼人,在风口公司下大力气,实现财务自由才能指日可待。

但是对于还很天真的大学生来说,你真的能看准公司,看准你做的项目吗? 一流的投资者不能保证所投资的所有项目都能获利。 你挡住了自己的未来,如果公司换了,你就不能选择内部调整的方案。

相反,大企业业务成熟且现金流稳定,即使有调整也可以申请内部调动。 即使公司裁员,你的赔偿也能比小公司顺利获得。

2 .花钱年轻的时候,想把钱花在衣服、包、美容等看得见的东西上。

这也没问题。 毕竟,没有人愿意和不讲究的人交往。

良好的职场形象也是个人管理能力的象征。

但是,对外国投资要量力而行。 如果有一天工作上有问题,你会发现靠衣服和包是不能解决的,所以从内在的提高也很重要。

虽然网络上有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但是有能力的话,根据自己的情况付费提高是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工作上有问题,可以付费向前辈请教; 你想补充什么技能,付费课程更有深度。

这些投资在自己体内的钱,一定会用别的方法更快地回到你们身上。

3 .不裸辞是对精神和经济的双重考验。

这一生中有一次裸辞。 是我25岁的时候。

辞职后的一周确实很轻松,但从第二周开始就变得不安了。 因为只有出不去的日子压力比上班还大。

上班的时候光是考虑怎么工作,裸辞后还要考虑之后的职业规划、求职面试、缴纳社会保险、房租生活等很多事情。

过了一段时间,为了尽快结束这种担心的日子,我降低了目标面试,开始盲目地选择工作。

幸运的是,之后马上调整了方向,保护了求职的基础。

虽然不可否认,裸辞暂时很爽,而且很多人裸辞后依然过得很好,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特别是进入职场没有背景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定的储蓄和家人的支持,还是要承担裸辞的风险

4 .销售能力以前,我和一位前辈聊过,一家大厂招聘了5000家网店店长,说是基础工资7000,有明确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渠道,最关键的是竞争不是很激烈,但学生听说有销售性质就不去了。

大部分学生对销售的印象可能来源于电话销售、店面导购等准入门槛较低的2C销售,但他们认为销售是骗人的。

即使选择律师、咨询、金融类的工作等听起来很好的东西,也一点也不想联系上。

但是,很多看起来很华丽的职场,本质上也是销售服务的职场。 上升到某个水平,还是要做营销和顾客说话。

一些准入门槛较高的销售不仅收入高,而且越老越受欢迎。

一线国企设备销售最低要求为211机械相关专业的专业医疗器械销售最低要求为医学临床等相关专业。

我身边同济大学机械专业的朋友,在世界500强公司做区域销售和技术支持。 他的客户不是难缠的爷爷奶奶,而是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商业负责人,在家工作不需要刷卡。

而且,即使不卖产品,我们也要“销售自己”。 面试的过程是自我销售能力的体现。

销售是向上发展所必须的元技能,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钱,都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销售思维和技能,为今后的发展进行规划。

5 .个人IP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能普及和经营吗? 新媒体时代赋予每个人更多辉煌的可能性,再小的个体也是独立的品牌,只要是品牌就能产生影响力,只要有影响力就离获得收益不远了。

在职场中,擅长经营形成个人IP的合作伙伴,总是能链接更多的人,获得更丰富的资源,为自己积累长期的价值。

不仅仅是普通的社交平台内容,你的工作方式、聊天习惯、短信内容、简历模板都是个人品牌的体现,大家不需要做大v,坚持精准特色的输出就可以了。

以上,希望能对正在找工作的人,还有新员工有所帮助。

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正好是耕耘自己的机会。

希望能见长补短,获得大家满意的报价。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