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些留学生利用假期回国探亲。
来自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留英小学的两人也回到了母校,与老师和后辈们分享海外旅行的体验。
记者了解到,小学毕业后打算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长大一次感觉就像回家了。 我不觉得在那里。 可能是时间的问题! ”回到熟悉的母校,就像回到了家,这是两个女儿最深的感触。
年幼的宋一茜和薛扬毕业,半年前,她们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名校。
其中宋一茜就读于凯特王妃母校Downe House School,薛扬就读于FOREMARKE HALL SCHOOL。
关于在中学留学的理由,两人不约而同地说:“这是命运。”
薛扬的婶婶曾在英国生活过,去年寒假,她和家人一起去英国玩,上了半个月左右的语言课。 那个时候,我决定想在英国学习生活,参加了当地学校的考试。
“因为我不知道要参加考试,所以我以前就很无知,内容是数学、科学、英语、六、七年级。
这个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严格,管理很多,当时每天都过着能跟上的生活。
”
相比之下,薛扬的妈妈为她选择了严格的私立中学,没有手机,会布置很多作业。
在这个学校里只有两个中国人。 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薛扬感到了孤独和文化的差异。
她选择向学校的心理老师求助。
“我去找她商量,说了很久,告诉我怎么交朋友,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我的朋友,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该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给了我安慰。
我每天去医务室,她开导我,我就照她说的做,恢复了大家以前尊敬我的心情。
“幸运的是,经过一周的调整,薛扬从孤独中走了出来。
同样,宋一茜刚到英国的时候,也不得不一个人忍受孤独。 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不少,但是大家互相只说英语,所以刚去英国的宋一茜有点不懂。
后来,她意识到面对孤独和文化的差异,必须加厚自己的脸皮。
“我认为是语言的问题。 不管他们问你什么,你都很茫然。 他们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热情。 还是各自做着各自的事。 对你来说是普通的态度。
慢慢意识到没有人有义务帮助你,你需要给别人惹麻烦。
另一个经验是,必须厚颜无耻地问各种各样的事情。
”
南京许多小学表示,小学毕业后准备出国的学生比以前多了,有的学校一次有四五个人。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度,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在本科以下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比例达到33.93%。
近日,一家调查公司公布的《2018出国留学蓝皮书》显示,随着各国留学政策的放开和中国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39%的学生选择在12~14岁出国留学。
受欢迎的目的地依次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
参加海外“小升初”要注意什么?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校长宋红斌说,诚信很重要。
有些学校在考生报名过程中,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试卷,确定考试时间。
“在国外,考虑到孩子的素质有一些审查。
国外很多学校把试卷送到我们这里,发到校长的工作邮箱里。
会相当快地寄给我。 考试时间还有一段距离。 这是对学校信用度的审查。
按照他们的要求组织老师监督的笔试,并及时给他们播放试卷。
这也有诚信的观念。
”
对于以逃避国内教育为目的留学的学生,宋一茜说不可取。
国外的“小升初”没那么轻松。
“国内的中学是考试。 你真好。
国外也有考试。 还有面试。 重点是你的性格。 另外,还有思考能力。 这是比较大的差异。
个性突出,需要更多学习。
”
最后,两位同学收到宋红斌校长签名赠送的《九九消寒图》,并在现场为两个孩子涂了7片花瓣。 希望她们在这个冬天继续完成《九九消寒图》的油画,回到英国也每天想着祖国,想着母校。
江苏省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