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的留学生真的很难,都是眼泪。
报名前竞争激烈,很难拿到报价,好不容易考上了排名很好的学校,但入学后毕业还很难,学校事情很多,无论如何都想把一些学生刷下来。
真的很累呢。
首先说前期的申请很难:
现在大环境一般,经济不行,但越不行,很多人就越难找合适的工作,想着去进修读书。
我现在想留学的已经不是应届毕业生了。 工作了几年的很多学生也参加这个阵营。
去抢你的位置,增加学校的难度,增加你成为其分母的可能性。
申请量大幅增加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工作党的加入,还有gap的学生。 前一年因为害怕危险、条件不够、语言等各种各样的理由,也有没有去的学生。 然后,我集中精力今年的入学。
虽然这样的入学对一些应届毕业生来说并不真正友好,但毕竟gap的学生准备得很充分,一些学生阅读了保底的报价。
现在是直接破折号。
占领有限的名额。
除了这一部分学生以外,国内研究生院和保研失败的人也参加了这个阵营。
毕竟,这两年考研更加红火,只是一些中外合作学校随机热闹起来。
好学校永远在等位中。
再申请政策加持,还是资源越少,内涵越严重。
资源倾向于给优质学校毕业的学生。
因此,QS前100或QS前50形成边界线。
以前QS前200名也可以。
但是现在卷得更多了。
大家要抬起自己学校的头。
否则别说吃肉了,喝汤也轮不到自己。
经过层层加码,形成了目前英国QS前100名大学的拥挤局面,学校见申请量如此之大,顺势开设了几个新专业,多招生,毕竟国际学生是主要经费来源,多招生不亏。
关于教师,以后再说吧。
这也有一次是师生比例错误等,学生体验变差了。
学校对国际学生态度不良,也会引起后面一连串的挂科、拖延等问题。
这其实也是比较恶劣的闭环。
现在意识到,国内的留学生疯狂地去了申前100名的学校,无论是专业还是地理,是否适合自己都没有关系。
占领后,非常敏感,害怕晚了就没有位置了。
现在的情况是,前100名的学生堆积在一起,今后100名的担心自己招不到学生。
我不想成为那个虚荣的人。
除了很难毕业之外:
英国方面的综合学校,特别是一些以中国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这几年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
有自己的,比如格拉、谢大、南安、曼大,欧盟的生源少了,疯狂地给中国学生补充名额。
结果,学费涨了一倍多,肯定是谁的学费多了。
这也导致了学生体验度曾经一度出现断崖式下降。
我不是说所有的专家都这样,但是很多大班授课真的很靠自己。
像一些小班一样,提问会让你回复邮件更快,meeting更及时。
在很多大班的课上,乌央乌央是中国学生,几乎一下课老师就逃跑了。
刷脸很难。
结果,很多学生成了申二硕。 确实很多学生找不到能拿到推荐信的老师,成绩好的学生没问题,但是成绩普通的学生直接拒绝或者推荐给其他老师。
课堂体验度差导致部分学生上课疲劳,身处舒适圈,语言难以提高。
适应时间长,很多学生喜欢和国内学生团队做作业。
而且还不能适应英国方面的论文规则,毕竟在提交最终论文和作业的时候,每年都有大量的检查问题。 当然,这不是学校的错,学生自己也有问题。
但最大的问题是,现在有些中国学生太多的学校,有些专业是莫名其妙的卡片学生。
成绩能否毕业的一些学生特别危险。
一些踩着很多线的人不让你过去。
你去申诉,也需要长流。
然后投诉的学生变多了,校方也烦了。
和你拉,开始和你踢球。
特别是今年,毕业率比往年高,很多学生被延期毕业,或者被要求补考,或者直接从德普洛马毕业,无法取得学位。
这尤其在谢大、南安、格拉、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这样中国学生较多的综合学校高发。
很多学生真的读了一年没拿到学位,要么换个国家,要么换个学校继续学一年,但是没有学位,继续申请,希望你的学校还很少,继续倒塌。
总结一下结论,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听了危言耸听,没有,但英国一年水硕,很容易毕业。
那个你很少看到。 我接触的学生更多。 现在,学校的appeal学生比往年多2-3倍以上。
虽然有各种奇怪的事件,但不能全身而退。
所以这里也提醒部分学生,并不是所有的学校和专业都适合你,真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
不要最终鸡飞蛋打。
留学不要跟风。 你得让别人怎么做。 请有自己的想法和注意。
多问问自己,这样做好不好。
最后,我想说,申请留学,拿到一个报价,通过了合格的雅思,转移到无条件报价,顺利拿到签证飞到英国,也是一个开始。
以一年的学习、最终的论文、拿到学位为终点,只有拿到学位才能安心。
中途不要放松,要绷紧一根线,多逼迫自己。
不是去度假,不是在圣诞节或复活节后去各地旅行打卡。
即使不想为了顺利毕业,也要为之后的就业和留学提前准备。
忙碌的工作真的有很多。
负担依然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