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吴景春
中国和瑞士分为亚洲大陆的两端,但经贸关系源远流长。
14世纪,中国丝绸销往瑞士;18世纪,瑞士钟表进入中国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瑞士作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与中国商签订了《中瑞贸易协定》 《中瑞政府关于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等一系列经贸协定,成为当时中欧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
经过70年的深厚积累,中瑞经贸合作取得巨大成就。
两国贸易额从建交时的600万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318亿美元。
中国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瑞士半数以上的知名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目前有1000多家瑞士企业在华投资,在华投资项目超过2000个,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涉及医药化工、机电、奢侈品、食品、金融、物流等优势行业
同时,中国企业在瑞投资蓬勃发展,涵盖医药化工、机械设备制造、服装、大宗贸易、酒店餐饮等多个领域,累计直接投资额超过70亿美元。
特别是2014年生效的中瑞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每年中方和瑞方都实现了1亿瑞郎以上的关税节约,出口和进口都有10亿瑞郎以上巨大的年度贸易创造效应,两国企业界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顾过去,中瑞经贸合作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两国政府的政治远见和政治互信,离不开双方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执着,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高度互补性,在资源要素、产业优势、消费需求等方面
两国可以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合作,降低瑞士优势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使瑞士的高端产品和服务在中国有更广阔的市场,同时提高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升级改造,实现互利共赢。
展望未来,中瑞经贸合作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前景广阔
第一,中小企业创新合作潜力巨大。
中小企业是瑞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行业隐形冠军。
我们将充分利用中瑞创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平台,加强中国制造发展规划与瑞士“工业4.0”对接,加强两国中小企业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加强精密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可再生能源、项目对接
第二,两国地方经贸合作方兴未艾。
中瑞省州际、城市间经贸合作交流,以及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瑞士(贵州)产业示范园、中瑞(重庆两江)产业园等合作项目有力推进了“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我们将继续鼓励和支持瑞士企业在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挖掘新的合作机遇,促进两国地方合作产生更多务实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值得期待。
瑞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
“一带一路”倡议向瑞士打开中亚、东南亚和中国市场,瑞士的基础设施、物流、金融、贸易、工业都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瑞士企业的技术、品牌、管理经验、高素质劳动力和发达的科研机构,也能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建设提供有利支撑。
双方可以通过中瑞“一带一路”能力建设论坛,促进两国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政策交流、信息交流、经验共享以及人才培养,早日取得成果。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瑞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相连。
希望中瑞双方继续携手前进,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更好结合中国市场潜力和“瑞士制造”优势,共同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在建交70周年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声明: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
如有出处表述错误或侵犯你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利证明书与本网联系。 马上改正、删除。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