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16日电(记者潘一侨) 7月13日,2021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落下帷幕两天。
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位嘉宾,探讨了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全球、行业话题,成果丰硕。
这是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自2009年论坛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10届。
瑞士作为论坛主宾国,“中瑞对话2021”主题论坛再次备受关注。
在“中瑞对话2021——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论坛上,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致辞。
(中国日报网潘一侨摄)。
“中瑞对话”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于2013年启动,今年是第七届。
得益于瑞方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中瑞对话”已成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头戏。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中瑞对话2021——山地经济绿色发展”,重点介绍贵州省大力发展的生态友好型产业:绿色金融、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瑞士在生态数据采集利用、崂山旅游资源开发及生物医药领域拥有的先进
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中国日报网潘一侨摄)。
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赞扬贵州持续举办生态文明论坛十多年的努力。
他认为,中瑞两国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适应全球发展态势,两国交往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
他认为,对本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来说,创新也将成为论坛的重要议题。
瑞士作为欧洲发达国家,其地形与贵州非常相似,贵州在中国是内陆省份,瑞士在欧洲也是内陆国家。
所以,在与瑞士的交往中,如何学习和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一直是贵州探索的目标。
罗志谊表示,目前中瑞之间在“零排放”建筑建设方面已达成一系列协议,瑞士愿与中国政府分享相关技术和经验,与中国政府一道,根据中国不同气候条件匹配合适的建筑,实现减排目标。
低碳转型是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称,能否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严格的“1.5”温度控制目标,未来几十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很多人来说“生死攸关”。
瑞士驻华大使对中国此前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承诺充满信心。
他认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中国采取具体行动的生动体现,降低碳排放是需要建立共识、开展合作的重要议题,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人不辜负青山,青山一定不辜负人。
2021年不仅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启新十年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
中国人民已经做好准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就,只要努力,就能描绘出更加壮美的新蓝图。
(编辑:刘世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