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看《奇迹笨小孩》,普通人逆袭的故事,总是充满力量。
一
荷兰东南一城市,欧洲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张嘉豪冲刺从雪坡起飞,内旋720度,时间现在已经凝固。
如果完美落地,他就能一个人参加冬奥会,作为草根运动员继续创造奇迹。
9年前,17岁的张嘉豪高职毕业,在北京凯宾斯基酒店当糕点师。
他在地下室工作,每天按规定的配方揉面,一晚上能用完12袋面粉。
刚烤好的面包被送到地上,作为五星级酒店的早餐,水晶圆顶下,客人们穿着芬芳的鬓角阴影谈笑风生。
那是离他很远的世界。
张嘉豪一月工资1200元,和爸爸、奶奶住在老房子里,从小就没有自己的房间。
17岁,他偶然滑雪,经过多次练习后终于可以之字形滑行,脸上无拘无束的落叶。
那年的雪场,还有个小人物,没有网红,也没有商品。
为了买雪板,他存了半年钱,每天早上用奶奶的老人卡吃庆丰包子,省午饭。
朋友们渐渐追不上他,叫他疯子。
别人发烧玩,他追求极限。
他能做越多动作,受伤也越来越多,骨折、咯血、脑震荡三次,肺部挤破10%。
在南山公开赛上,他在从未做过的两周后翻了过来,双手骨折。
骨折几天后,雪场传说:有人打了石膏,伸手在后面的天空翻了个底朝天!
他不是天才,谈不上才能。 朋友可以完成几次动作,他必须练习十几次。
胜于恒心。
19岁退休,在同年的鸟巢世界单板滑雪大赛上取得了中国最好的成绩。
2016年,在海外比赛中,他再次取得了好成绩,渴望参加奥运会,但前路重叠。
与国家队队员相比,他从小就没有接触过滑雪,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 去年,他26岁就达到了退役年龄,但他仍然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
国际雪联规定只要拿下50场积分参加世界杯,他就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冬奥会。
去年8月,他打了一场瘟疫的世界级比赛,积攒了积分。
出发前没有人壮行,奶奶给他吃面条。
他没有队伍,一个人兼运动员、教练、体能师、翻译,比赛的饭菜总是泡面。
每次跨国隔离,他都在房间里跑。 “我17岁就碰了板子,差这么多,只能更加努力。”
从瑞典、智利、瑞士到荷兰,他背负着两块滑雪板,挑战了单人冬奥会。
在智利,他得到了金、银和铜。
积分达到39.95,一线光芒照射在遥远的天空。
从智利飞到瑞士,因为瘟疫,他放哨赶上了最后一班航班,无暇休息就上了赛道,雪板折断了。
去年11月18日,在荷兰兰德赫拉夫镇,他走向了命运的节点。
如果拿下比赛,他有机会参加世界杯,积分也会达到。
他接过66号比赛服,独自站在体育场旁,巨大的压力像雪山一样。
他从跳台上纵身,旋转了720度后,还是落到了雪面上。
一个人的奥运会结束了。
但是,无数人冲进了他的视频下,为他喝彩。
有人说:“不看这个,我就不会意识到我对生活已经麻木了。
我才26岁。 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北京奥运会的官方账号上有“等你回家”的留言。
他没有实现他所希望的奇迹。
他已经是奇迹了。
二
湖南娄底的孙玲,人生本来就是当地常见的范本。 家境贫寒,重男轻女,在山村度过一生。
小学毕业后,哥哥不想读书,她被迫陪她辍学。
她和叔叔学理发,第一次弄坏了,只能给客人剃头。
经过一番苦读,她终于复读初中,考上了县前三名的高中,但因为帮助农业,没有考上大学,最后只能读民办广播。
她高考得了399分,成为全校第一名,但没能上两本。
命运似乎又回到了正轨,她坐的是绿皮火车,南下深圳打工。
她穿过高楼来到城郊的工厂,整个水泥地面都被机器轰鸣着,连片的工厂区就像老家的群山。
她在手机电池工厂负责检查,12小时不休息。
同事们穿着淡蓝色的防静电服,看不清楚容貌。
命运就这样被放在密封的盖子里,孙玲却要撕开。
几个月后,她决定学习编程。
她对编程一窍不通,高中毕业的时候只看过一次ppt,觉得电脑很厉害。
她去华强北报名了,被人以中介费为名骗去了2000元。
几个月后,她存了学费从工厂辞职了。
此后500多天,她的新故事开始于华强北。
她一边听课,一边打工,发传单,做客服,做服务员。
同乡已经回家嫁人了,她留在深圳了。
2011年9月,她成功找到了IT的工作。 后来远程读大专,再考专刊,像张嘉豪一样冲进了更高的赛道。
2014年,她开始学习英语。
她英语得了89分,说不出口。 那天是零碎的时间。 她听着MP3的课,做梦练习会话。
一年多后,她向雅想了5.5分,存了9万元,去了美国的高中,休了带薪实习。
2018年毕业后,她加入了谷歌合作公司,成为了在谷歌总部工作的程序员。
第一天工作日的黄昏,她一个人访问谷歌大楼,从天台上远眺,曼哈顿的灯光如梦如幻。
她不是一封给天地带来祝福的小信,她只不过是一条不信生命的草鱼。
她从山村游到深圳,远渡重洋,命运一再希望她屈从,但她每次都是固执而正确的。
考验还在继续。 2020年,父亲病了,她回国探望,因为瘟疫不能回美国,丢掉了工作。
她多次回到纽约,参加100次面试,每天熬夜刷算法问题。
最终,她找到了加州的工作,“正好了解美国西部”。
她的命运起点被群山包围,大山的影子重叠。
孙玲说,如果因为资源不足和条件不便而没有行动,那只是借口。
三
和孙玲一样,电影《奇迹笨小孩》的故事也发生在华强北。
电影导演是文牧野。
文牧野在长春长大,18岁前,他是东北老师嘴里“扶不起墙”的学生。 他能做的对抗措施是戴上耳机看课外的书和每天看一部电影。
他高考成绩不好,上了普通大学,选择了新专业的“广播电视编辑”。 因为和电影两个字有缘。
有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借了一辆旧DV,拍了一部短片《跑》,聊起街头青年,没想到被老师表扬了。
遥远的梦在这个从小就被称为劣等生的心中开始变得狂热起来,他想到了北影学导演。
他考北影的研究生,考了三年,掉了两次,第三次才通过,面试的时候,他紧张得双手发凉。
随后,他质疑无视和尘封,其他同学拍自豪的文艺片,他拍广场舞老妇,观察小巷里的乞丐和摊贩。
在《我不是药神》的剧本中,他实地访问了制药公司、医院、患者的家整整两年。
周游世界后,他的故事具有宝贵的真实性,可以看到大都市里被折叠忽略的世界。
在《我不是药神》里,那个世界是黄毛阴森森的宿舍,病人狭小的阁楼,在《奇迹笨小孩》里,那个世界是华强北,城中村,无数漂泊者的最底层世界。
拍摄《奇迹笨小孩》的时候,他已经熟悉了人类的真正味道。
他用相机扫了一眼时间粘稠的敬老院,扫了一眼三和大神颓废的网吧,扫了一眼竹棚台前的打工婚宴。
高楼之下,有衰老挣扎、醉生梦死的,也有小人物最温暖最真诚的生活。
这次,文牧野讲述了一个不同的创业故事。 故事有他自己的影子。
过去,人们对创业的记忆来自中关村创业大街,一杯浮着泡沫的3W咖啡,一位家世不凡的天骄子黄车创始人,一笔天文数字融资,是西虹市第一个疯狂霸气的投资者。
但是,在文牧野的故事中,20岁的景浩是一个创业起点狭窄的手机维修台。
和张嘉豪孙玲一样,景浩也不想高中毕业,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他的创业没有金色的光辉,没有格子间,没有投资者。 工厂不过是一个破旧的集装箱,创始团队里有年老体弱、残疾的女工、古稀的老人和颓废的网吧青年。
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必须完成愚公移山般的挑战。 与时间竞争,与生命竞争,命运像台风中的蚂蚁一样卑微。
创业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没有资本游戏,也不擅长春风得意马蹄病,只是走向死亡。
在文牧野充满俗气的镜头语言下,这个燃烧的故事,没有扭曲,每一个细节都仿佛摆脱了生活。
银幕前,90后看到青春的骄傲,80后重温波涛汹涌,但老一辈的深圳人第一次想起了听说“时间就是生命”的豪迈激情。
《奇迹笨小孩》故事的背景是2013年前后,那一年张嘉豪在雪道上挑战落叶漂浮。
孙玲在公共汽车上背单词。 经济大变革刚开始,那年后创立的《澎湃新闻》在创刊时写道:“我像昨天一样心潮澎湃。
那一年填补的力量,在这个新年尤为宝贵。
风雪交加,新年少不了浮华的泡沫,集装箱里顽固生长的野草也缺一不可。
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至今迸发出的原初力量,是无数普通人的心志汇聚而成。
出发极其困难,没有借口,从未低头。
文牧野在电影中使用了特殊的长场景。
为了支持创业,景浩打工成为了高空蜘蛛侠。 他挂在玻璃窗外的云层里,玻璃窗里有葡萄酒午餐会和凯宾斯基一样美丽的吊灯。
镜头慢慢拉远,那高楼直冲云霄,人就像蝾螈,但还在爬。
壁垒这么严,佛系能躺平,竞争这么激烈,内卷自嘲是理所当然的,但有人不想等长夜结束,奔向清晨的睡意分割线。
英雄不能问出处。 所有不服输的人都是奇迹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