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互联网
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他们的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产生影响,而且一直持续至今。如何看待疫情对留学领域的影响,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是热门话题。
出国留学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确实会对今年和未来一两年打算出国留学的人产生影响。我们对这两年的留学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新东方未来出国总裁孙涛在去年6月底举行的《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线上发布会上表示。
时隔近一年,《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发布改为线下。孙涛的判断是:“目前出国留学的大趋势不会变,只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式变了。”
李昭(化名)本科就读于国内某985大学。从大二开始,他就打算出国读硕士,目的地是美国。“2020年是非常不同的一年。留学计划不仅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期间也想过要不要放弃留学,但后来还是决定申请美国留学,因为我觉得这些影响从长远来看应该是暂时的。”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李昭已经收到了美国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学校都不错。最让我惊讶的是,我最近收到了美国西部一所综合排名非常好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只待明年春天入学。”
白皮书的数据也印证了很多学生和李昭一样,尽管疫情肆虐,仍然选择申请留学。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各国留学政策不断变化,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覆盖面的扩大,92%的在华留学生表示,他们计划回国留学,以完成学业。同时,根据对有留学意向者的调查数据,91%的人表示仍考虑留学。超七成已经留学的人表示,还是会推荐身边的人留学。
留学不再局限于地理。
出国留学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最佳途径。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影响,2020年初以来,学生流动和出国留学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留学专家认为,留学不再局限于地域,国际化人才可以在中国培养。
什么是国际化人才?孙涛认为可以从自我管理、人际关系、压力承受能力、文化适应和能力基础(包括创造力、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敏捷性)等维度来定义。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比如,以前大部分学生去海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引入海外教育资源;在过去,送孩子出国留学大多是家庭的单一行为。如今,国内大学正成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有甚者,中国的一些大学已经开始在海外建设校区。”孙涛说。
白皮书数据显示,疫情使得打算出国留学的人的学业规划更加多元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留学意向的人群中,仍有44%的人决心留学;47%的人是双手准备的。除了出国留学,他们还注重多种升学方式。在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多种升学渠道感兴趣的人群中,58%的人优先选择与国际教育相关的替代升学渠道,如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大学在中国设立分校等。
家住北京的王女士从事国际教育多年,女儿在某公立中学读初二。“出国留学是我和孩子讨论了很久的未来学业规划,但疫情确实改变了我们的想法。现在首选是中外合作办学。”王女士说,“但有一点让我们犹豫,那就是要成为国际化人才,拥有国际化视野是必不可少的。相比出国留学,国内留学缺乏跨文化体验,但出国留学是一种弥补的方式。”
“留学”成为新的选择。
今年由全球化智库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制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 ~ 2021)》蓝皮书显示,中外合作办学实体和合作关系良好的中外合作办学中方机构,正在成为本应在境外合作机构学习的中国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原地学习”成为了出国留学的一种新的替代选择。例如,纽约大学的3000名中国学生可以在。
中外合作办学不是什么新鲜事。2003年,unnc成立。2006年,英国利物浦大学与Xi交通大学联合创办Xi交通大学……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30个。但受疫情影响,去年和今年中外合作办学受到的关注都比平时多。
沈阳大学校长赵撰文指出,疫情对跨国交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育部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渠道解决了疫情期间部分留学生的留学困难,促使中外合作办学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和模式。一方面,坚定不移落实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要求,深度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增强中外合作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寻求“转型”契机,着力探索建立“本土国际化”教育模式,将西方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目标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教育的高水平“本土国际化”办学机制,提高国际办学的风险控制能力。
延伸阅读:
近三成成年人选择“多国联合申请”
本报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显示,近三成成年人倾向于增加同时申请的国家数量,以保证留学规划的稳定性,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根据白皮书的数据,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留学国家。其中,在英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学生中,对打算出国留学到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人的认可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有关专家介绍,亚洲高等院校因文化环境相似、留学成本低而受到中国学生的欢迎。(记者赵晓霞)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5月27日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