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万种生活,探索成长规律”
穆很能理解这些同路人的痛苦和期待。
复读高考一年,她只考上了一两所院校。为此,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气得连话都不想和她说了。
为了赢得家人的认可,牧牧五战中考研,患上重度抑郁症,最终登陆国内第一所专业院校。她说,就算死,也要死了当研究生。
下面是牧牧的故事。
旁白|牧牧编辑|糖果
“我们不招非985学生”
我读的是专门的二本本科。从被录取的那一天起,我就注定要走上考研之路。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我会为了进名校,连续考五年。2016年,今年考研的那一年,我其实离上岸只有一步之遥。当时选择了广州的一所985院校。我初试成绩还不错,在复试的同学中排在中间,但没想到复试成绩特别差。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就找人打听自己。结果对方给了我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我们不招收非985的学生”,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但是你一开始就没做好。”这个回答真的很气人。如果你歧视双重错误,为什么给我第二次面试?这么轻的一句话,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气喘吁吁一年,结果每走一步都要走到悬崖边上。牧牧在校园里学习。那一年,我没有参加任何调剂。第一志愿学校复试时间太短,彻底切断了我的后路。更何况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翻身的机会,去读名校的研究生。我只想死在名校。我把二战的目标调整到了难度更大的院校,我心里屏住了呼吸。我想告诉那个学校的老师,你嫌弃我是因为你的出身,我准备考一个更好的学校证明。是你的视觉出了问题。但是,再次备考比想象中要痛苦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体力消耗,更是因为心里有很多杂念。离考试不到两个月,我经常边背政治边崩溃大哭。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年后我还带着这些东西?去年我准备得很充分,所以今年我必须从头再来?今年真的能上岸吗?在备考期间,她感到身体不适,牧牧不得不去医院接受物理治疗。果然,事情就像墨菲定律。你越害怕什么,就越会被什么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命运的齿轮再次断裂,我再次失败。在经历了类似一战的愤怒、悲伤、绝望之后,我决定再考一次。在战争的第三年,我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症。以前的同学都走上了人生的正轨,结婚生子,升职加薪,只有我一个人一直在原地踏步。那段时间,我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要像其他考研学生一样,复习前一天的作业,规划当天的任务。盯着天花板,我总在想:我今天怎么会死?我以前从来不玩游戏,但是在三战期间,我甚至沉迷于“吃鸡”,每天打游戏解渴。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人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兴趣和性格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需要一个庇护所,让我的心灵得到短暂的休息。当年的结果可想而知。考试那天,我把所有的书都扔了。我觉得我真的不是做学问的料,我再也受不了那种静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了。不过后来还是不甘心,哭着把书买了回来。四五战的时候,压力一年比一年大,身体各种问题,内分泌失调,反应慢。整晚睡不着,经常要到第二天中午才能勉强睡个午觉。一觉醒来,我也很迷茫,书上的文字都在眼前浮动,只是不进入我的脑海。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无数次去医院,去急诊,去打针。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看着自己“病入膏肓”,却无能为力。我只能被困在猪狗不如的生活中。我妈特别心疼我。她几次劝我说算了。我考不上研究生,就不活了。但是我不同意。即使中途考上了双非院校,我还是决定放弃,继续冲击名校。既然已经走了这条路,就要走一条通往黑暗的路。就算死,我也是死了当研究生。《家族的耻辱》我全家,除了我,学习都很好。我父母应该算是最后一代小城作家了。他们通过高考和考研,从河北一个小城市走出来,最后成为广州两所大学的教授。我家有七大姑八大姨,同代的兄弟姐妹,硕士及以下学历的基本没有。小时候参加一次家庭聚餐,我爸经常会指着身边的人说:“你看,这个圈子你的文化水平最低!”他不是不知道。那时候我才刚上小学,和大学生比起来毫无意义。但这就是他想说的。在他眼里,教育是最重要的。可是,一被预言,我真的成了家里教育最差的那个。高考第一年,我只考了400出头,连大专分数线都达不到。我爸气得天天在家骂我妈,说是因为我妈给我买了哈利波特,纵容我看小说,我才得了几个恶心的分数。在外面,他越来越羞于提及我的存在,每次有人问起我的情况,他都含糊其辞。他同事的孩子基本都是重外交,可以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他觉得自己丢不起那个人。得到这样的结果,我很无奈。我喜欢文科,但父亲坚持让我学理科,说我可以学医,继承他的衣钵。在他眼里,世界上只有医生才是正当职业。因为学业,牧牧一度放弃了他心爱的大提琴。为此,高三期间,心里一直念念不忘他,不好好学习。逃课经常去图书馆看小说,想用这种方式抗议。我以近乎自我毁灭的方式反抗父亲的意志,捍卫自己的利益。最后在我复读的时候,他终于同意我转文科了。那一年,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我只是每天学习学习,吃饭的时候想问题,走路的时候背,每天睡觉前想第二天要学什么。我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把分数提高了150分,终于考上了二本院校。虽然不是名校,但我觉得至少是本科,然后通过考研就可以翻身了。可惜我爸还是不满意。高考第一年后,我爸基本对我死心了,连话都不想跟我说,在家见面也装作没看见。大学开学,他没送我上学。我妈一直直接给我学费和生活费。后来考研失败,连续五年原地打转。父亲作为大学老师从来没有帮我了解过一次情况,也没有给过我好脸色。他所有的重心都转移到了我妹妹身上——大女儿毁了,必须培养另一个女儿继承衣钵。吸取了我的教训,妹妹考研时没有选择一流的学校,而是一次性上岸上了医学院。父亲的偏爱就更明显了。他经常关心我妹妹,关心她的学习,提醒她注意身体。对我们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鱼目父母妈妈一直想调解我们父女的关系,想让我调戏爸爸,哄他,但是我知道没用。他对我不满的原因是他觉得我考不上好学校,我配不上失去他的人。如果根本原因解决不了,我们就永远做不成父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也了解到了另一个关于父亲为什么讨厌我的故事。其实我爸一开始也不喜欢我妈。他想从有军队背景的医院调过来,家里无力,就看中了我爷爷的能力,于是娶了我妈妈。他原本的打算是转账成功后离婚,没想到妈妈怀孕了。更可气的是,生孩子的不是我儿子,而是我那个不争气的姑娘。也许,在父亲心里,从我出生开始,就已经毁了他的一生。“我想把钱留给我女儿读研”五所考研成绩公布的那天,我还在忙着准备第二天的公务员考试。我真的是山穷水尽了,死的勇气也消磨殆尽了。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第一反应就是,明天不用考了,不用再考了!第二个反应是我考上了一个比我爸更厉害的学校,我终于证明了自己。我在这条没有尽头的隧道里走了五年,现在终于可以看到一点曙光了。我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李白的诗:轻舟已过万重山。慕德考研材料我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好朋友,然后是我的母亲,她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父亲。我以为我爸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会一脸不耐烦的样子。毕竟他已经对我失望了。后来我偶然知道,那段时间他拒绝向别人借钱。拒绝的原因是我女儿考上了全国第一所学校的硕士,学费的钱要自己留着。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本来,我只有和金光闪闪的头衔联系在一起,才配做他的女儿。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反思自己这些年的选择和决定。我发现,其实我从小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我一直在和我爸较劲,其实他的要求才是我内心的终极目标。我在高中时不喜欢科学。我大学学的是医学专业,后来考研选了心理学。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我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不能高考,就寄希望于考研。一年不考研,就要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只希望自己能一步一步往上爬,考个好成绩,成为一个被父亲疼爱的小女孩。我现在的研究生普遍比我小五六岁。听说我快30岁了,他们很震惊。也有人觉得我需要。我复读高考,考研五次,用整个青春对抗应试教育。但在我看来,六年有什么不好?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向我爸证明我不是废物。缺爱的小猴子。这些年来,其实父亲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那一年,他的一个朋友死于车祸。那位女士生前经常向我父亲提起她的身世,说她父母很严厉,经常打骂她,导致她一直不开心。他死后,我爸可能会突然意识到一个孩子带着仇恨离开是什么感觉,甚至会主动问我平时会不会不开心。然而,这样的“悔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他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他应该被打,被骂,被打,被骂。很快,对教育方式的反思,连同对那个朋友的遗憾,都在我爸的记忆中消失了。也许有一天,我考上博士,又能得到他的一点点好感。现在,我生活在一个阳光的城市,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特别齐全。身体和精神上的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许多阴霾。渐渐的,我睡着了就不用吃安眠药了,整个人也渐渐开朗起来。然而,如果发生任何事情,开心或不开心,我的第一反应是找到我的朋友。家人,家人,可能永远不是我的港湾。考研成功后,牧牧开始了新的生活。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叫“猴猴实验”,会给一只小猴子安排两个“妈妈”。一个是很软的绒布做的小猴子,一个是铁丝网,上面可以吸奶。心理学家就这样,想看看小猴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实验证明,小猴子其实是喜欢法兰绒做的妈妈的。虽然不能满足小猴子,但给了它一个温暖的怀抱。这种情感支持是无与伦比的。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小猴子。他一生都在寻找的,可能是情感上的慰藉。只是这个道理,我父亲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这篇文章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了保护受访者的隐私,牧牧是化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