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英国硕士毕业后回国还是留英,英国留学一年硕士有什么用

2022-12-30 07:39:17编辑:野渡

现在英国留学非常普遍,很多学生把英国作为出国留学的首选,但仍然有很多人对英国留学有误解,相信很多英国留学学生或多或少会对以下问题产生怀疑。

一年太短了,刚习惯毕业什么也学不到吧? 平时总是吃东西和旅行,有时间学习吗? 中国可以对一年的英硕学历认证吗? 面对对英国硕士学位的各种疑问,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我必须为之正名。

01

英国硕士毕业后回国还是留英,英国留学一年硕士有什么用

英国的硕士学位才一年,太水了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是个假命题。 因为这是国家的学制问题。

中国学制是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上三年高中,基础教育一共12年,升入大学后,大部分本科专业是四年制,以后继续深入研究,分为两年制硕士和三年制硕士。

与英国学制相比,本土学生进入reception初中毕业并完成GCSE考试后均为义务制教育,共11年。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就业,或者进入以A level为主流的不同类型的2年高中学术课程,然后升入大学本科,大部分是3年制,继续硕士学位的大部分是1年制。

如果必须以时间长短作为判断课程“是否过水”的标准的话,与英国长达11年的义务制教育相比,我们的9年义务制教育不是也可以说是过水了吗? 显然不是。

02

中国能认定英硕学历吗?

大多数学生在英国学习的硕士是“授课型硕士”,180学分。 要获得Master Degree,学生必须全面获得180个学分。 如果只能取得120个单位,则只能取得一个diploma。 如果少于120个学分,则学生只有一个certificate证书。 这意味着你没有毕业。

Master Degree回国后,学历认定将显示为“硕士学位”。

diploma回国后,学历认定显示为研究生高等教育学位。

有些学生在英国读研究生回国后,学历无法认定,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学生没有获得degree证书。 例如,正在获取certificate证书。

相当于国内的结业证书,也就是硕士学位没有毕业。

第二种情况:学生在英国学习的学校,国内教育部不承认。

第一种情况下的学生回国后,如果不符合教育部留服中心的认证条件,没有学位证书,当然无法认证。

第二种情况下的学生出国留学,应该知道自己就读的学校在教育部的涉外监管网站上能不能查到。

虽说英国大部分的大学都被教育部认定了,但是一共164所学校,在去之前需要仔细调查之后再决定哦。 (具体请向qskfcoco咨询。 )

03

英国学制与时间长短的具体分析

必须用数据来衡量的话,英国的硕士学位是整整一年,以秋季入学为例,重点是从当年9月到次年9月,和其他国家相比没有暑假。没有暑假! 共分为三个学期,九月至圣诞节为秋季学期,一月至复活节为春季学期,节后至九月为夏季学期。

一般来说,课型硕士的话,秋季和春季的学期基本上以课程为主,其中穿插考试和论文等,而夏季的学期则以毕业论文和毕业报告为主。

仔细分析,其实学制短的现实背后,其实是学习强度大,很多英国硕士学位把他国1.5-2年学习的内容都放在一年以内。

以我自己学习的媒体和传播学为例,作为文科学生,一共4门课加1万2千字的毕业论文,虽然表面上课时不多,但实际上每门课都是海量的自述,老师在开学之初就交了推荐书,每节课都有厚厚的砖头必读自述

刚入学的时候,英语阅读速度很慢,一度崩溃,再加上每一本书的难度都是秒杀雅思阅读,有时候吃了不少苦,咬了一口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更不用说去读老师课外相关的推荐文献了。

虽然每周的上课时间不长,但是乍一看拿课程的话看起来压力很小。 我们的科目是每周三天的课,以lecture (大课)学术座谈会)为中心,但这样愉快的课程安排背后,却有上述巨大量的阅读。 因为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去上课的话,不仅lecture会像天书一样,seminar也会小班化。我们有必要就lecture的内容进行学术性的讨论发言。 大多数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而评价和讨论别人的意见。 如果事先没有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那将是一场灾难。

在考核方式上,我们专业没有考试,5000-6000字的论文作为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两位老师进行评分,以求公平公正,毕业也要提交1万2000字的毕业论文,通过后完成所有学分,才能拿到学位。

我记得最初入学,最初写的论文字数为5000字,但当时我很无知。 在那之前写的最大字数是雅思作文的200字。

论文reference (引文来源)和Bibliography (目录) )需要非常严密、丰富,最忌讳plagiarism (内容提要),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不上课或停学,引文丰富,自主学习能力强

一般1000字的essay/coursework至少需要5个references,2000字需要12-15个左右。

另一方面,英国的工科和商科硕士课程多达十几门,quiz、assignment、report等也数不胜数。 相对来说文科压力点是阅读量和论文字数巨大,而理工科压力点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报告,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时间管理,商科压力点是teamwork (团队合作),还需要攻克很多证书

04

思维方式与合理规划时间

不得不说,和在英国读硕士的那一年相比,在国内学习时的生活和学习安排还相对简单。 除了额外的学生工作和实践活动,在国内可以说是典型的三点一线。 学习以外的琐事基本安排好了。

而且有班级、集体的概念,再加上班长、班主任、辅导员的协助,即使是相对不怎么善于交际的人,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迫”做很多事情。

但是,在英国读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面临着很大的自由度。 没有人会催促你按时上课、看书、交作业。 在生活方面,也需要自己买菜、买东西、做饭。 即使去银行或电信公司工作,也需要事先预约和计划。

此外,英国活动丰富,个人喜欢古典音乐会和艺术展览。 我的一些同学沉迷于去音乐节和电影节现场,一些人喜欢摄影。 我空闲的时候会去英国或者欧洲拍很多照片。

假期的安排也非常重要,一般一年制硕士学位看起来有将近一个月的圣诞节和复活节假期,但假期里往往要交论文/考试。

如果不自己制定计划,而是让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做,生活就有可能混乱。

经历了初期的混乱之后,我开始把“work hard play hard”作为自己的目标。 然后,我渐渐明白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而且身边一直都是优秀的同学,有的能把欧洲游和论文安排得很好,有的能兼顾一年制紧张的硕士课程和社会实践,打工挣零花钱。

总之,英国留学的课堂学习只是一个开始,但教育的本质是思维教育,留学后能否重生的变化也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转变而来。

05

商业思维的培养与人脉的积累

我不是商科,但英国各大学都有自己的就业服务( career service ),有时行业大牛和知名企业会来学校进行event,所以我能跑很多场比赛,收获丰富,也能参加专业的活动

建议在校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国内外简历的CV制作差异也很大,一开始如果不能向学校的career service求助,老师会耐心地教你如何制作CV和covering letter。 它还有助于各种社会实践与part time job (兼职)和internship (互联网)相匹配

参加event有助于提高networking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国际化思维和商业思维( commercial awareness ),在之后的就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毕业后一起硕士的同学有的进入了知名的时尚和媒体公司,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同学之间合作创业。

如果用“人脉积累”来表达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功利的。 只是得到的,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我的同学们都是非常优秀和有主见的人,和他们交往总是能调动积极的力量和宝贵的品质。

而且同学的国籍分布很广泛,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我住在学校宿舍的时候,同居的外国同学来自挪威、美国、爱尔兰等,世界如此多样,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06

个人生活的成长

最朴素的说法是,出国后,留学生都成了“厨师”。

对我来说,十指不沾阳春水,就能熟练烹饪西红柿炒蛋、土豆炖肉等家常菜,从高级的米其林食谱到西餐、烤蛋糕面包,不仅有独立的生活能力,为了将来去陌生的环境里也能得心应手因为留学本身就是挑战自我,摆脱舒适圈的过程。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