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大石榴
是个非常执着的人,
认定目标是buff加持。
最终通关枫叶这个大老板。
你好,我是大石榴。
全家移居加拿大已经两年多了。
过程相当坎坷和波折,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
故事的开头必须从2011年的北京开始。
大学时代,我在北京留下了美丽的青春。 另外,那个时候,我遇到了丈夫蔡先生。
我们大学毕业后兜风多年,去了深圳,去了杭州,2011年又回到了北京。
蓦然回首,承载着热血和回忆的北京已失去了往日的容颜。
说好话现在比过去,说坏话的脸完全变了,变化的有点让人无奈,失去了它的温度!
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二线城市,为了工作和旅行也举行七七八八八,到处人多车多。
是啊。 城市的高速增长和人口密集度是成比例的。 每个人都想趁着年轻离开努力,力争上游。
我其实理解这个现状。
有其他选择吗?
有发展和平静。
干脆移居吧!
说干就干,攻略就开始!
竖起标志,开始选择移民的国家。 我的优先事项当然是美国或加拿大。
据初步了解,想移民美国的,要么是贼牛,要么是钱小偷多,我还知道,就专攻加拿大吧。
北欧的丹麦和瑞典也不错。 成为替代。
作为耿直的行动派,我很快就在网上寻找信息,进行了攻略。 是2012年的秋天。
不巧的是,当时加拿大更改了需求职业列表,蔡先生的职业被裁了。
只能找其他项目。
当时,我在网络上还没有很好的应用,仅限于QQ、发空间、上51、百度。
之后解除了QQ群获取信息的技能。
当时通过百度知道了雇主担保项目,需要一大笔钱,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无法达成,所以我只能等待时机。
时间到了2012年底,当时的家庭大事件是蔡先生拿到了硕士学位。
我也趁他高兴,向他、妈妈和盘托出了我移民的想法。
蔡先生说:“胡说! ”。
母亲说:“异想天开! ”。
我不得不再次抑制住移民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坚固似乎在慢慢坠落,有过一段无聊的时期。
吃一块,吃一块,再吃一次
但是,不甘心的我决定为自己移民这个想法再找到一点曙光。
我找到了一个价格非常低的中介,瞒着家人先付了两万美元的初步费用。
我心里想的是,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来坚定我的想法。
万一被骗了,花时间白跑一趟也能回来。
但有进展自然是好事,我这就可以动员蔡先生一起投入我的移民之路。
那确实被证明是骗子的中间人。 好在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和坚持,一年后找回了钱,却因此失去了一年的机会成本。 冲动是恶魔。
到了2013年底,蔡先生在工作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可能也是因为我在家很累的洗脑和安利。
蔡先生终于同意移民了!
我们这次找了一个合格的移民中介,我们当天支付了4万元的初期费用。
申请条件没什么问题,但主要是蔡先生作为主要申请者的雅思水平。
烤鸭的噩梦至今仍伴随着老蔡。
心疼得不得了。
其实那天,签完合同回家,心里也不踏实。 对接的业务经理还没有我认识的那么多,得指望他们专业的移民顾问了。
自己也不能松懈,在百度上继续攻略,偶然获得了添加QQ群的技能。
嗯,有加群技能,我也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加了很多加拿大移民群体,认识了移民路上的贵人陈老师。
他也经历了移民的曲折,现在已经是专业的资深移民顾问,定居温哥华。
但是,他很热心解决移民问题,分享移民的历史。
在2014年和2015年,我们因为与中间人签订了项目,错过了没有雇主的省提名和重返老蔡职业不足职业名单的新政。
在成长的途中,感觉一直在吃一切。 吃一片,再吃一片,长智慧就会比较随机,有时会让人浮想联翩。
2015年,我们迎来了生命中的小伙伴石榴! 她来了,我必须出去的想法更坚定了。
我想给她更广阔的世界。
当我感到自己成为了被孩子和家庭琐事包围着转的“黄脸婆”时,我默默地准备了申请所需的书面材料。
蔡先生方面不顾各种阻力,在我坚持的恐吓下,加大力度取得了必要的雅思成绩。
感谢他的支付。
原以为万无一失,但中介把我们的case转给了香港公司,我知道这次又要告吹了。 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决定找中介拿回3万2千日元,进行交易。
申请过程中需要看英语文件,准备申请材料,但我只能照顾石榴,英语不行,把重担抛给蔡先生。
嗯。
毫不意外,蔡先生坚决拒绝,强烈抵制。
到了2016年9月,萨省提名的无雇主类别开放了名额。 我再次强迫蔡先生申请。 闹别扭的蔡先生随便填了一封。
毫无顾虑地受到了萨省的拒绝。
一波三折,我以为移民和我们无缘了。
胜利的曙光
令人意外的是,这封信似乎打通了蔡先生移民的“任督二脉”。
他很快就衷心接受了移民。
他也开始关注微信上的移民群体了。 他拿着拒绝信去问我经常和他说话的陈老师。
陈老师告诉我们还有机会。 他给我们写了说明书,重新填写了申请书,等待重新开放。
我们在16年12月末之前再次备齐了书面材料。
终于在2017年初的一天,熬夜蹲守,顺利获得了名额。
这里特别感谢陈老师填的表。
四个月后,移民局回复了In process,表示开始处理我们的申请。
从那时起,蔡先生也有了移民的期待,觉得眼睛发出了不同的光。
我也开始想象未来在加拿大的生活。 我一直对这件事抱有蜜汁的信念。
经历了这么多难关,我们终于在2018年4月底收到了准确通过的信息!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那时的惊讶之情。 蔡先生也很兴奋,彻夜未眠。
我们通知父母的时候,他们相信是我们做的。
小小的幸福
到了八月,我们带着包来到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国家,开启了我们的新生活。
刚来到加拿大,我们经历了身份的落差、文化的冲突、工作与环境的融合,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酸甜苦辣。
现在,我们也度过了稳定舒适的小日子。
女儿在离家比较近的托儿所,有津贴,明年上小学。
看着女儿每天开心的笑容,我能感觉到她很幸福。
她很喜欢这边的节日,这边的节日气氛非常强烈,街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装饰品,附近的领居也互相串门交换礼物。
我们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感受美景,享受生活的闲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