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瑞典的求学时光,瑞典的留学生活

2022-12-29 16:13:53编辑:空痕

刘明智(左一)和实验室成员合影。

回答者供图

徐红婷(左一)留学期间和同学合影。

在瑞典的求学时光,瑞典的留学生活

回答者供图

瑞典位于北欧,首都斯德哥尔摩。

在高等教育领域,有斯德哥尔摩大学、乌普萨拉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等,吸引中国学子深造。

他们在瑞典的留学体验是什么样的? 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中国学生,听了他们的留学故事。

专业性强,环保

刘明智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博士生。

“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我考虑的是学生生物医学。 有个朋友推荐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所以我仔细调查了一下。 得知该学院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委员会的所在地,我产生了兴趣。

刘贤明说,在进一步了解后,他被学校的硕士课程设置所吸引。

“两年的学习让我们有机会三次去不同的实验室做项目,充分学习不同实验室的技术和方法。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经过轮训,我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课程结束后继续攻读博士课程。

”刘明智说。

“瑞典是我申请留学时的第一个选择。

“就读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徐红婷说:“我的专业是建筑学。

我很喜欢瑞典建筑学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视,想体验这里的城市环境,获得前沿的理论知识。

再加上瑞典的自然环境迷人,夏天是满眼绿色的植被,生机勃勃; 冬天是雪白的,能看到极光也是吸引我的理由。

瑞典卢勒奥理工大学博士生李宋玉有同样的体验:“我身处瑞典北部,河流、湖泊、森林随处可见,生态环境非常好,符合我留学前对北欧自然风景的想象。

卢奥市人口稀少,城市规模小,居民保持着悠闲的生活节奏,远离喧嚣。 我很乐意体验这样的生活。

另外,当地发达的工业给大学和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带来了便利。

“当地工业以林木、机械、冶金、采矿等重工业为主,自动化程度高。

我认为吕奥理工大学和当地企业共同组织专业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环境灵活高效,实践性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李宋玉说。

享受生活,高效学习

“享受生活和高效学习是瑞典学生的鲜明特征。

刘先生说:“瑞典的同学会为了遛狗、聚会、旅行等特意休息了。 一开始我不理解,但我知道瑞典人觉得享受生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这和热爱学习并不矛盾。 没有安排上课的时候,学校图书馆总是客满,有时附近的餐厅也挤满了看书的同学。

刘贤明如是说。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有很多攻读博士学位的医学生。 他们既要临床学习,也要科研。 学制比我长。

虽然我们有时一起上课、做实验,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很有效率,我非常佩服。

顺便说一下,我和几个同学同时在做某个疾病的研究。 在此期间,我们互相分享课题进展,开展高效合作,大家干劲十足,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身处其中,我深受鼓舞。

宋玉说,他在瑞典的学习气氛灵活,自主性强。

“我的专业课日程不是特别紧凑。 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计划学习任务。

另外,需要书面考试的课程很少,以项目实践为考核标准的课程很多。

另外,我的导师很平易近人,有时下班后他会和我们几个学生一起放松玩耍。 我们好像是朋友。

“留学生活快乐充实,每天都有新的期待。

”徐红婷说,“我喜欢有规律的生活。

一般来说,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有课的安排,学习压力不少。

到了周末,我会和同学聚餐聊天。

课余时间我拍了一段记录生活的视频上传到网上,为自己喜欢的事情留下了时间。

参加活动交流文化

李宋玉对当地仲夏节印象深刻。

“盛夏庆典是北欧国家的传统节日,篝火晚会是节日的重要内容。

有一年过节的时候,我和教师来到了当地的老城区。 这里保留着很多中世纪风格的建筑物。

黄昏时分,人们聚集在城市广场,点燃巨大的篝火,大家在篝火周围载歌载舞,置身其中的我既震撼又兴奋。

“有趣的是,‘fika’在瑞典文化中是指下午茶时间。 其含义更为广泛,人们通过Fika活动聚集在一起,聊天,增进感情。

李宋玉说:“学校每周五的Fika时间很特别,系里所有人包括教授、讲师、学生都轮流准备手工点心给大家分享,手艺不好就去超市买,每个人都参加,非常有趣。

刘贤明说,来瑞典四年,跨文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和瑞典同学聊天时,引用了《论语》的《言行必信,行必果》讲述了言行一致的态度。

刘明智说:“对方称赞这句话,并惊讶于2000多年前就开始探讨和实践这样的道德规范。

这次交流让瑞典同学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后来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们讨论了中瑞、中欧之间的文化异同,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徐红婷在瑞典上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展现中国文化的活动。

“我参加过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 当时,和几个同学一起表演了古典舞。 我也参加过中秋晚会,和同学穿汉服表演节目。 很多外国朋友拍了照片,很多当地观众用手机给我拍了视频。

看到这么多瑞典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很高兴。

“本报记者周姝艺”

755-79000652022年12月15日第08版() )。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