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可以打疫苗防癌症吗,哪几种癌症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2022-12-27 21:36:53编辑:智库News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12月20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免疫规划、病毒学、呼吸与感染疾病、儿童健康等领域专家出席,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相关情况。 一起关注!

——关于病情救治——

可以打疫苗防癌症吗,哪几种癌症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群众是否有必要使用新冠特效药,能否自行服用?

第9版诊疗方案推荐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马托韦,以及后来补充的磺胺嘧啶。 这些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可以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排毒时间。目前这三种抗病毒药物还是强调在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是需要静脉给药的,需要在住院时间使用,在门诊或者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是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适应症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使用,比如老年人有基础病正在用的辛伐他汀、胺碘酮等药物,是不能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所以强调这个药物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兹夫定也是小分子抗病毒药,是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发现在新冠治疗过程中可以缩短病程、降低病毒水平、改善症状,所以也是批准上市,在新冠中可以使用。同样,这个药物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包括孕产妇不能使用,有严重、中重症肝肾损害要慎用,所以强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感染之后常见药的使用方面有哪些禁忌?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多使用对症良药,即发热、全身酸痛,应用解热镇痛药。 如有咽肿疼痛、咳嗽咳痰、胃肠症状,使用相应的对症治疗药物。 有些是医生开的,有些是自己买的。 是嘱咐大家一定要看好说明书,看好剂量、使用频次等一些注意事项。

一些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是很常用一个解热镇痛药,它的禁忌证就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是要禁用的。比如也有一些人群,有反复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有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或者对某些解热镇痛药物成分过敏的人群也是要慎用的。再有建议大家用这些药的时候,不要饮酒或者喝酒精类的饮料。希望大家用这些对症药物的时候,尽量用简单一些的药,因为不同的药物有时候可能会彼此之间有相互的影响,可能会增加潜在的不良副作用。

有些患者有这种倾向,但为了迅速控制症状,我们不能加倍用药或建议这样使用。因为把药物剂量加倍了,效果不一定好,但是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增加了副作用。一些中成药或者汤药也可以改善症状,有一定的康复效果,大家也可以选用。

不建议用捂汗方式给小婴儿退热

其实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能选择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所以一直以来都建议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如果一旦出现发烧,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去,让医护人员去帮助孩子。

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原因在于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是不健全的,皮肤散热是非常重要的退热途径,如果给这些孩子捂过多的衣物或被盖,就让他们没有办法经皮肤去散热,在捂热的情况下,他们的体温可能越来越高,甚至达到40以上,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捂热综合征,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脱水、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些孩子发烧的时候,除了医务人员的帮助外,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减少衣物,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家长应该怎么办?

热性惊厥是儿科急诊中非常常见的急症。 病毒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热性惊厥最常见的诱因,主要累及的年龄段是6个月到5岁之间,一般是在发烧的第一个24小时的时候发生,尤其是在体温快速上升期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热性惊厥。一般情况下,孩子的体温可能达到38.5以上,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四肢僵硬或者抖动、牙关紧闭、双眼上斜或者上翻,可能伴有口唇的青紫,这个时候对外界的刺激可能没有任何的反应。一旦发生热性惊厥,建议家长有以下几点可以做的。

第一、把孩子平放在平坦的床上、桌面上,或者地板上,周围不要有尖锐的东西,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在惊厥发作的时候发生跌落,出现二次损伤等。

第二:可以解开孩子的衣领,让其呼吸道保持通畅。

第三,可以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 如果可能的话让孩子保持右侧卧位,以防孩子发生呕吐的时候误吸导致窒息的发生。

在整个过程中,我会提醒父母不要做一些事情。 首先,孩子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包括勺子把、筷子、大人的手指头等,因为这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损伤或者大人自身的损伤。第二,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喂食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和水。第三,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束缚孩子的肢体不让其肢体抽动,因为这样可能造成孩子肢体的二次损伤。第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掐人中可以缩短孩子惊厥发作的时间,反而可能在惊厥发作的时候,家长特别紧张,用力太大,从而造成孩子人中这个部位的软组织损伤等,所以不建议家长给孩子掐人中的做法。

孩子发生痉挛时,要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一般情况下,孩子热性惊厥持续的时间是3到5分钟就可以自行停止。当孩子惊厥停止以后,就可以尽快将其送到医院去。但是,如果孩子既往有过惊厥持续状态,或者本次发作已经超过5分钟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抽搐自行停止的可能性就会相对比较小了,建议家长能够尽快把孩子送到医院去。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热性惊厥是不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是不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所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提前服用退热药,对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有预防作用。同时因为孩子体温上升得非常快,基本没有办法实现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慢阻肺患者感染新冠后,遇到这些情况应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我国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常症状为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呼吸困难,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原有症状加重。 那么,应该什么时候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第一条是持续发烧,服用常规的解热镇痛药,体温不下降超过两天;二是患者出现了精神萎靡、嗜睡、精神不振甚至神志不清等,或者出现一些体征,比如口唇紫绀、下肢浮肿等;三是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喘憋,如果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这就是呼吸比较急促的表现;四是如果家里有家用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提示患者血氧饱和度93%,也是提示有可能出现缺氧的情况;五是使用一些紧急的救急药物,比如支气管扩张剂以后,患者的症状不缓解,或者进一步加重;六是患者出现其他的症状,比如严重的胃肠道症状,不能进食、虚弱、不能走路等情况,都是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去诊治的。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一旦感染了新冠,应该怎样居家治疗?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出现新冠,首先不要惊慌,要正常休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均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等。 第二,给予发热、全身疼痛、咽痛、咳嗽、咳痰等对症治疗,服用止痛药,或给予治疗咽喉肿痛的药物、止咳化痰药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毕竟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有必要让他们在家自行监测自己的症状,尤其是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第三,感染期间普通流感、普通感冒、病毒感染也可加重呼吸道症状。 此时,先用对症药物治疗。比如如果呼吸困难喘憋的症状一下加重了,先用一些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救急治疗,可以一次喷1-2吸,隔20分钟再吸1-2吸,第一小时不超过6-8吸。如果通过这种对症的治疗,症状逐渐改善或者平稳,就可以在家里继续观察症状。如果症状有进一步变化,再去就医。第四,常规的用药一定要坚持。第五,要在家里及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了解病情是否有变化。

——关于疫苗接种——

如何看待“年轻人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奥密克戎”的说法?

虽然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与过去流行的其他变异毒株相比,致病性变弱了。 但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后有重症和死亡风险。这种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只不过我们过去强调的老年人得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整个人群当中比例会更高一些。另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比例也会更高。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与完成全程或者加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其实住院风险或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相差比较大,其中也包括了青年人和成年人。在这种风险有一定程度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风险。所以,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疫苗接种的,要尽快完成加强疫苗接种,不管是老年人,还是成年人和青年人,都把风险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最近感染痊愈后的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最近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为近期就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了。目前来看,单纯的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种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强,所以后期如果需要接种疫苗的话,建议还是接种疫苗。

这个间隔是多长时间? 根据现行新型冠状病毒接种疫苗技术准则的规定,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当然我们的免疫策略后续会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对疫苗的认识,还有对疾病控制的需要,不断去完善和调整。

癌症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至于癌症患者,患病或接受化疗会导致部分人免疫力下降,增加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所以,从这种情况来说,这些病人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得到保护,也属于接种疫苗当中的优先人群。

癌症的临床症状其实很多种,治疗过程也非常复杂,正处在发病期或者正处在治疗期的癌症病人能否接种疫苗,要由相关专业人员来进行判断。癌症病人因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接种新冠疫苗之后产生的免疫保护反应没有健康人那么强烈。在这次 《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 当中,也特别提到了“各地要科学评估禁忌证,对确有接种禁忌的人员要逐一明确具体原因”,这一条也适用于目前对癌症病人接种禁忌的评估。

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已经很久了,现在再进行加强免疫接种还有用吗?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后的保护作用,一是产生抗体,二是产生细胞免疫,也产生免疫记忆。 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随时间下降,且病毒变异增强免疫逃逸,抗体作用进一步减弱。 但是,细胞免疫尤其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比较持久的。

研究表明通过接种加强针,一方面可以唤起机体的免疫记忆细胞,另一方面,也会提升抗体水平,进一步巩固对重症和死亡的预防作用。所以,还是强调,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尽快按照免疫程序的规定完成加强免疫。

——关于毒株变异——

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目前我们感染了BF.7、ba.5.2、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目前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再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风险高于原来的毒株,包括高于德尔塔和原始毒株。从二次感染出现的时间来看,一般有一段间隔期,不会说感染以后很快再次感染,同一毒株的再次感染概率是极低的。即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都是轻型。二次感染主要还是指变异株的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和临床表现是密切相关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轻,间隔时间长了以后症状就偏重,这和体内的抗体免疫有直接关系。瑞典的一个研究也发现,感染奥密克戎毒株以后,二次感染或者三次感染奥密克戎不同的毒株症状非常轻,基本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

当然,正如对美国退伍军人的研究一样,在退伍军人中,也必须关注二次感染以后部分患者重症化或死亡的老年人。所以说,尽管感染过了,在出现新的病毒流行株以后,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此外,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这是非常明确的。意大利有项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感染以后也降低住院的概率。所以,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还要强调去接种疫苗。

BQ.1和XBB等毒株致病力如何,是否会引发国内新一轮流行?

BQ.1和XBB是奥密克戎的一个新变异分支。 国际上,部分欧美国家已明确为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这些国家没有显著增加。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这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整个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BQ.1和XBB的预防,其实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相同,是监测其致病力是否有变化,监测其基因组是否有进一步变异,如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结合基因组特征进行研判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

出现既有高传染性又有高致病性的毒株可能性比较小

奥密克戎自2021年11月出现以来,截至2022年12月18日,为已经从BA.1到BA.5这五个分支演变出709个亚分支在全球,包括重组的毒株,这些亚分支互相之间重组产生的毒株是72个,XBB就是这72个里面的一种。所以,奥密克戎的变异会一直持续下去,只要是在人群中循环,它就要复制,复制就要发生变异。病毒本身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导致它的一些抗原表位的改变,增加了其免疫逃逸能力。所以奥密克戎的变异趋势是,免疫逃逸能力强的占优势。免疫逃逸使人群对该毒株又易感,即使它的传播力不增强,它的传播优势仍会增加。

传染性会提高,致死力会不会提高呢? 这个可能性比较低。奥密克戎引起的住院、死亡、重症的病例都明显低于早期的德尔塔株和其他VOC变异株。所以整个700多个分支都没有观察到显著的重症和死亡增加。所以总体来说变成致病性明显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小。它会不会出现传染性和致死率更高的毒株,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现在的人群已经通过疫苗或自然感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对人群有较好的保护力。即使病毒再变异,除非发生一些颠覆性的重组导致完全的免疫逃逸,才会增加传播风险,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整体来说,出现既有高传染性又有高致病性的毒株可能性比较小。

目前我国对于流行变异株的监测手段有哪些?

国家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防控优化后,中国CDC病毒病所根据多种新型冠状病毒亚型在我国循环的现实,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 方案请求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且在一周内,把测序数据上传中国CDC病毒病所,我们建立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中国流行的动态及其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包括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为疫苗研制、诊断试剂评价(包括核酸和抗原等)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

如何看待“早阳早好”的说法?

奥密克戎感染力强,感染后大部分为自限,致病力和严重程度较低,但不主张、不建议故意去感染。还要强调,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这些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要在第一轮流行高峰感染。在这个流行高峰感染,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或者挤兑的问题,导致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还是希望这些老年人做好防护,包括敬老院的老人、有基础病在家卧床的老人,大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同时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继续进行疫苗接种。

目前,在首疫快速增长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人数增加,快速上升态势减缓是普遍规律。 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包括春运或者各种社交活动的广泛开展,可能还会有一轮新的疫情,这种疫情波浪性的出现,最终可能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

当前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与2020年初武汉的疫情不同,当时大部分患者死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但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比例较低,部分存在肺炎,但很少引起呼吸衰竭。 临床实践也表明,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病,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很少。

为了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死亡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印发通知,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科学分类。 主要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最后判定这个病人到底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

来源:中国政府网

编辑:秦小健舒云君辉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促进处

通报/反馈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