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在发烧,济南和青岛的天还很黑,从12月21日到12月23日仅仅三天,又有七位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们分别是赵伊君、张国成、顾真安、张友尚、龙驱球、卢强、李文华。 至此,我们今年告别了48位两院院士。
1930年11月26日,赵伊君出生于北京市,是我国知名激光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原子分子物理与物理力学激光技术的教学与研究,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副教授、原子工程系讲师,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副教授、教授,光子对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 开发了最小照度到达时间测定器等3种测试设备,参加了核试验。 2022年12月21日,赵伊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赵伊君开创的激光事业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中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对推动中国激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推动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10月12日,张国成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长期从事各种稀土精矿冶炼和单一稀土元素分离的研究,我国著名稀土金属冶炼分离专家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1954年,历任云南大学冶金系学习,后送到昆明工学院冶金系学习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担任研究室专业负责人。 截至2016年9月,张国成已完成20多项重要稀土冶炼技术研究,大部分工业推广。 用他的发明专利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工厂。 2022年12月21日,张国成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
张国成作为中国稀土冶金开发研究的早期成员之一,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确立中国稀土工业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11月16日,顾真安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长期从事特种玻璃和光纤研究,中国知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进入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工作于兰州玻璃厂、河南五五干校、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玻璃二所,先后8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奖励,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 2022年12月22日11时48分,顾真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敬业,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典范和学习典范,是中国石英玻璃行业的学术带头人!
1925年11月2日,张友尚出生于湖南长沙,长期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我国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先后任教于湘雅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兰州医学院,1964年曾任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及伦敦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修的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 曾经从粗产物中分离纯化结晶的再合成胰岛素,表明再合成分子具有天然胰岛素分子的三维结构,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技术进步三等奖等。 2022年12月23日,张友尚在上海去世,享年97岁。
张友尚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家。 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分离、纯化和结晶了胰岛素,表明再合成分子具有与天然胰岛素分子相同的三维结构,为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6年1月15日龙驭球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长期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壶体结构的教学科研,我国著名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4年龙珠考入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年担任结构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柳佑玉和他的团队选定了有限元学科领域的一系列难题——历史难题作为“目标”,建立了116个新元和5种新元系列,建立了4个壳体新算法,参与了《薄壳结构设计规程》 2022年12月22日的制定。 吕虞玉院士因病医治无效,死于北京。
龙驭球长期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壶体结构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在分区与分区能量原理、分区混合有限元、四边形面积坐标理论、厚板层合板无封闭性合理因素和解析实验函数有限元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国内外首创的成果,在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936年5月19日,卢强出生于安徽无为,我国着名自动控制与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199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54年卢强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学士、硕士学位,毕业留校任教,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和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研究。 卢强开拓了电力系统的最佳控制领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将变分法和其他相关数学分支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动态学、计算机软件和仿真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了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新学科体系。 1997年获国家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2年12月23日,卢强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享年86岁。
卢强是国内外公认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最优鲁棒控制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月1日,徐性初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1月19日,潘自强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
1月27日,戴永年在昆明去世,享年92岁。
1月30日,朱兆良在南京去世,享年90岁。
3月6日,毛用泽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3月16日,陈敬熊在北京去世,享年101岁。
3月20日,文圣在青岛去世,享年100岁。
3月23日,张子仪在北京去世,享年97岁。
4月6日,余国瑛在天津去世,享年100岁。
4月19日,潘国銮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4月23日,李三立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5月8日,庄巧生在北京去世,享年105岁。
5月19日,黄文虎在哈尔滨去世,享年96岁。
5月31日,王哲荣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6月7日,周勤之在上海去世,享年95岁。
6月9日,邹竞在天津去世,享年86岁。
6月12日,崇文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6月23日,梁骏吾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7月8日,范海福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7月12日,徐叙瑛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7月15日,孟兆祯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7月17日,杨福家在上海去世,享年86岁。
7月29日,张兴钤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8月26日,王威琪在上海去世,享年83岁。
9月1日,朱英浩在沈阳去世,享年93岁。
9月5日,李德群在武汉去世,享年78岁。
9月23日,钱鸣高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9月23日,张佑启在香港去世,享年88岁。
9月27日,顾健人在上海去世,享年90岁。
10月16日,王琳芳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10月19日,陈冀胜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10月22日,钱正英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
10月23日,彭一刚在天津去世,享年90岁。
11月2日,解思深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11月4日,杨叔子在武汉去世,享年89岁。
11月8日,唐有祺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
11月16日,王文采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11月27日,沈其韩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12月6日,黄克智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12月15日,赵梓森在武汉去世,享年91岁。
12月16日,汤鸿鹭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12月21日,赵伊君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12月21日,张国成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12月22日,顾真安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12月22日,龙驭球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12月23日,卢强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12月23日,李文华去世,享年90岁。
12月23日,张友尚在上海去世,享年97岁。
通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