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多地启动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能更好防感染吗?

2022-12-16 06:38:30编辑:智库News

图/图转运蛋白11月15日起,北京东城区和石景山区可预约接种吸入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5型腺病毒载体),目前仅用于加强免疫接种。 另外,“北京丰台”15日公布了目前可接种疫苗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的要点。

11月14日,杭州市首次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这也是浙江省首次接种的吸入式新冠疫苗。 此前,“上海发布”宣布,上海市将从10月26日起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5型腺病毒载体)以加强免疫。

吸入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5型腺病毒载体)是利用对人体无害的腺病毒载体,将表达s蛋白的遗传物质输送到人体,利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粒,通过吸入方式经口腔呼吸到达肺组织,通过粘膜、体液、肺组织

吸入用接种疫苗者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深深吸气(不能对着雾化杯呼气); 第二步,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杯无雾; 第三步:屏住呼吸至少5秒,然后正常呼吸,接种完毕。

据《北京石景山》报道,经口腔吸入吸入新冠疫苗的方式是将雾化疫苗经呼吸道最终到达肺部,在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同时刺激呼吸道黏膜免疫,而呼吸道黏膜免疫可能是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的更有效方法。 黏膜疫苗如吸入和喷雾疫苗,本刊此前已有报道。

喷洒疫苗会改变新冠的大流行吗?

本刊记者/牛荷

本文发行于2022.9.26总第106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这类新冠疫苗有助于直接激活人体第一道防线——呼吸道表面粘膜免疫,减少个人感染和聚集性感染。 将其与注射疫苗联合使用,可以产生更全面的免疫保护。 ”当地时间9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回答了记者提问。 瑞安提到的疫苗是鼻饲粘膜疫苗,目前全球已有数十个研究小组和公司在开发。

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和印度两种粘膜疫苗获得批准。 其中,由中国康希诺生物研制的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克威瑟雾作为强化针于9月4日紧急用于国家药监局。 两天后,印度巴拉特公司生产的液体滴鼻疫苗在当地获得紧急使用批准,主要用于未接种者。 两家公司都没有公布期临床试验数据。

这两种黏膜疫苗相继获批,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9月6日,《自然》杂志发表了《喷雾疫苗如何改变大流行》的报道。

“喷雾式或吸入式疫苗效果差异不大,属于黏膜疫苗,通过上呼吸道给药刺激机体产生黏膜免疫。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进行了分析。

更适合作为加强针

黄金雁分析,目前使用的新冠疫苗多为肌肉注射类,这类新冠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效果较好,但对预防感染效果有限。 一般肌肉注射类疫苗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的t细胞能杀死被感染的细胞,b细胞能产生中和抗体。 这些细胞和抗体在血液中循环,经常接触鼻子和呼吸道,感染者出现症状。

“敌人已经进化,世界需要用新一代的疫苗来应对。 ”5月16日,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岩崎明子在《纽约时报》专栏中写道,理想情况下是疫苗进入鼻内粘液层使机体产生抗体,在病毒引起症状之前进行打击。 她例如说:“这就像在房子的走廊里设置警卫来逮捕入侵者,而是在房子外面设置警卫来巡逻入侵者。”

粘膜通常包括鼻腔、口腔、生殖器或胃肠道内湿润的表面,这是许多病原体进入人体的地方,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在黄金雁看来,肌肉注射类疫苗虽然能诱导全身免疫反应,但不能很好地刺激黏膜免疫,抗感染效果较弱。 黏膜疫苗引起的局部免疫反应类似自然感染,理论上抗感染效果优于肌肉注射疫苗,但诱导的全身免疫效果较弱,适合作为强化针使用。

有些黏膜疫苗与注射疫苗相同,只是变成了鼻液滴的形式,有些黏膜疫苗在成分和制备工艺上有差异。 克威莎雾优与注射剂型疫苗使用相同的制剂成分,但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粒,采用口腔吸入方式完成接种,单剂量为肌注射剂型的1/5,即0.1毫升。

测定肌肉注射疫苗效力的主要方法是测定血液中中和抗体水平,水平越高免疫保护越强。 粘膜疫苗缺乏明确的参照。

印度巴拉特生物制药公司将鼻腔粘膜疫苗试验检测的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与肌注疫苗中和抗体水平进行了比较,但很难比较粘膜疫苗的真正抗感染效果。 康希诺的比较方式与之相似。

7月,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表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评估了考匹那吸入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中,419名接种双剂灭活疫苗的成年受试者分别被纳入低剂量雾化组、高剂量雾化组、灭活组,前两组受试者分别吸入0.1毫升和0.2毫升疫苗。 结果表明,吸入增强剂抗体水平高于疫苗肌肉注射抗体水平。

“公司开展了数以万计的吸入新冠疫苗序贯免疫临床试验。 ”9月6日,康希生物在互动平台上,积累的大量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显示,头痛、疲劳、发热等不良反应在吸入疫苗中产生的总量大幅减少,尤其是老年人,使用减少幅度较大的吸入新冠疫苗依次强化28天后

9月1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的研究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了“粘膜免疫是否防止感染”的最新数据。 在这项研究中,338名接种了三剂疫苗的医务人员入组并参与随访,其中57名受试者在随访中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结果表明,99%的受试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清抗体,62%的受试者存在粘膜免疫球蛋白a抗体。 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a抗体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奥密克戎感染风险。

“这些发现表明,呼吸道内的粘膜抗体有助于防止感染奥密克戎。 要确定黏膜疫苗是否比肌注疫苗更有保护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没有公开医务人员接种三剂疫苗类型的具体信息。

免疫反应能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在《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黏膜疫苗要实现突破,首先要在临床上验证疫苗的有效性,其次要比现有的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有优势,这两点是黏膜疫苗的临床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吸入型疫苗为例,雾化的颗粒物疫苗进入人体并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并不容易,而是受到雾化颗粒物大小、性质的影响。

肌肉注射容易提供准确剂量的药物,鼻喷式疫苗很难。 因为疫苗粒子进入人体后,会通过鼻孔的毛发、呼吸道致密粘液层一样的天然免疫屏障,受到打喷嚏的影响。 岩崎明子在前述《纽约时报》专栏的文章中表示,粘液层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仅仅用普通疫苗喷鼻,很难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孔希诺生物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吸入疫苗雾化器是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操作比较简单,可以精确达到剂量0.1毫升,接种一次吸入疫苗后至少能维持6个月的高效免疫。 “雾化全过程是设备机械化自动处理,如雾化颗粒大小、吸入量等。 雾化颗粒的大小对有效激活粘膜免疫有严格的生产标准。 ”。

鼻子里制造的抗体通常很短。 “相对于注射针,鼻喷剂接受度更高的人可能很多。 但是鼻腔疫苗面临的问题是免疫力在人体内能持续多久。 ”岩崎明子说,到目前为止,在动物实验中,抗体和记忆免疫细胞只能在鼻腔持续几个月。 如果这种免疫力随时间下降,每4~6个月使用该疫苗作为非处方类辅料,对应对新冠暴发最有意义。

德国著名病毒学家克里斯汀安德鲁斯滕今年3月表示,在鼻子和喉咙里喷洒疫苗是阻止新冠感染的方法。 在黄金雁看来,无论是mRNA疫苗、灭活疫苗、黏膜疫苗还是双价疫苗,都应该发挥其优势。 要结合粘膜疫苗和现有的其他疫苗,尽量最大化免疫和预防效果。

记者:牛荷

通报/反馈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