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花200万留学回国月薪1300元:“海龟”还是高端人才吗?

2023-02-10 19:14:59编辑:自渡

这两天,山东济南女学生晓晓(化名)留学花费200万元,回国后实习工资只有1300元的新闻被很多人议论。

花200万留学回国月薪1300元:“海龟”还是高端人才吗?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3年晓晓去澳大利亚之前,父母卖掉大明湖畔的一家小医院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晓自己说,因为考试输了,她就读的大学不是名校,而是传媒学。

本科毕业后,晓晓进入昆士兰科技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

所以,加上四年本科和一年硕士学位,她在澳大利亚总共呆了五年。

200万除以5,平均一年需要40万美元。 这说明晓晓不是个有钱的女孩。 她的消费水平应该是留学生的一般标准。

晓晓2013年去留学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海归和镀金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联系。

毕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都把吸引留学生作为重要的国民收入来源。

晓晓赴澳留学那一年,中国出国留学规模历史上首次超过40万人,达到41.39万人,当年高考人数为915万人。

2017年,也就是晓晓本科毕业那一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经突破60万人,当年高考人数为940万人。

这组数据表明,留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如果晓和他的父母还把“海龟”当成高端人才的同义词,那他们对这个时代的变化只会表现出严重的估计不足。

要知道,1978年中国的海外留学人数为864人,1980年勉强超过了2000人。

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留学生都是公派出国的。 他们理所当然地是优中选优,凤毛麟角。

即使是自费留学的人,在实力上也不可轻视。

比如北大副校长海闻,虽然当时是自费留学,但取得的学术成果不亚于其他优秀公派留学生。

从晓晓自己透露的情况来看,她和她的父母最终选择出国留学,多少有些机会主义者的特点。

例如,晓晓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选择了出国留学。 也就是说,出国留学实际上是没办法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留学热潮最旺的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家长会认为,子女通过“清北复交”,相当于拿到美国常春藤联盟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在这样认识的背景下,海外留学的渠道变宽了,只要有钱就能上的学校不在少数。

可以断定晓晓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大学不是名牌学校,而是几乎可以花钱读的学校。

从市场认知度来说,这种不知名的学校肯定比不上国内的211所大学。 总体来说,这些“海龟”和很多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海龟”和“海龟”真的不重要。

最后谈谈晓晓学习的专业———传媒学。

媒体专业一直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弱点。 那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能力的学科,所以该学科本身没有很强的理论体系。

用五年时间学习媒体学,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另外,传媒业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与市场的脱节问题一直存在,老员工转型的趋势方兴未艾。

综合各种因素,澳大利亚普通学校的硕士毕业生在济南这样一个媒体不发达的二线城市,马上要找份好工作的概率极低。

晓晓实习期拿了1300元的工资,看起来很低,但太低了没有缺点。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