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风町校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英才班项目28名学员入驻。
此次首批28名入驻学生将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和艾伯塔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分项目,在试验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英才班项目”学习。
10月上旬,电子科技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58名学生也将在未来报纸上刊登。
目前,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联合国学院已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英才班项目”学生制定了完善的英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其中4门外教课程由艾伯塔大学4名在职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和考核方式与艾伯塔大学总部的教学形式相一致; 4门专业课根据学生各自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由北京体育大学教师以飞行授课形式进行,授课内容和考核方式与北京体育大学本部的教学形式相一致。
引进大量优秀教育资源的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引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相关A学科高校。
例如南开大学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合作办学,主要学科是医院管理和国际经贸关系。
二是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一流理工农医类高校独立办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如南方科技大学和美国莱斯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管理等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三是争取教育部大力支持,从我国现有10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遴选10-20个,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集中展区。
目前,首批入围的8所中方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及南方科技大学;外国大学包括加拿大艾伯塔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莱斯大学
按照试验区“大共享小学院”创新理念,进各高校可依托学科特色使用专属小学院,同时通过物理空间“大共享”促进中西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管理共商,实现多元文化融合、多学科共享
推进园区制度整合创新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建设模式、招生制度、人事制度、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产城融合发展等改革创新。
建设模式创新。
深化“规划课题调研咨询设计”五位一体园区成片开发工作新模式,大幅减少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经费支出、廉政风险,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办学模式创新。
促进学科融合、文理互通、科目互选、学分互认、师生互操作、共建共享。
高校可以独立办学,可以办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办学院、系,可以只办一个专业,也可以开展联合培养和课堂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进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国际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多元文化融合、多学科融合、中西互鉴的一流国际教育体系,推进学生“一校入学、多选课、多学位”。
管理系统创新。
推进建设教育部和省政府主要领导总召集人的省市工作体系,
来源:海南自由贸易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