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素萍
2月21日下午2点,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卧室楼响起了歌曲《好运来》。
在高昂的旋律中,准毕业生沈晓青鼓足勇气打开电脑,打开主页,突然用手挡住屏幕,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准备。 突然放手,看到数字“414”的瞬间,她全员跳起来和室友拥抱,差点哭出来。
“知道可以检查,心一下子跳了起来! 仪式感必不可少,所以唱了一首吉祥的歌。
去年目标大学的报考专业复试线是380,这一年的辛苦,值得! ”沈晓青掩饰着兴奋说。
当天,浙江省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正式公布,大部分省份也从这一天开始试点学习。
沈晓青的评分过程,应该会引起很多考生的共鸣。
在浙江大学图书馆考研的学生
随着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动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月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同时,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注册人数为457万人,比2021年增加80万人,增长21%。
此外,截至去年12月底,浙江省各高校公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今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编制完成《浙江省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这也为大侠提供了窥视高校毕业生出路的重要依据。
那么,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考生们是怎么想的?
对于国内深造还是出国留学的选择,考生们是怎么想的?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些即将毕业的未来职场新人如何规划未来……
连日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了多名高校准毕业生、高校招生就业老师、招聘网站工作人员、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发现与80后、90后“毕业就工作”的模式不同,本科4年过去了,现在
浙江大学2021届就业率统计01
看了招聘网站后
这位准毕业生决定考研
一个本科学位,在很多人看来,已经足够给就业“敲门砖”,但在浙江外国语学院毕业的陈滢看来,这样的学历还不够。
“我身边的同学,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找工作的不到一半,考研、考试教育、考公,甚至创业都很常见。
陈认为,目前社会竞争加剧,很多单位对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研究生学历,找不到心仪的工作,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晋升,这是他决定继续升学的主要原因。
平时很闲,这个22岁的女孩看了很多招聘网站,最后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每个行业都可以创业,但人才市场的客观需求是金字塔结构,越是热门的大企业和好的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高,名校、高学历、奖学金、学科竞赛成绩、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等在竞争中可以有更大的优势
我想当老师,这个职业的招聘注册,基本上要求硕士以上的学历。
”
确实,近日杭州市教育局所属的杭州高级中学等公开招聘,186名考生名单中有162名硕士、4名博士,其中不乏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级名校。
陈滢
包括陈滢在内,《钱江晚报小时报》采访了十几名考生,他们报考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现实的考虑和情感的寄托: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 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文化素养; 因为留恋校园生活; 因为想继续在学术上深入学习……
例如,中国计量大学量新学院的张逸戈选择考研,但由于负担过重,当天,他就和她一起调查了一下,“她考了394,我考了400。
我找到自己的分数时,比较平静。 最高兴的是,她也经常参加考试,应该过了复试线。
我们选择了重庆的大学。 如果复试顺利,终于可以结束远距离恋爱了。
”
张逸戈和她的照片
总结大部分考生报考理由,《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减是“考研热”的大背景。
同时,就业竞争压力大,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是“考研热”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
02
从就业率看就业质量
00后毕业生更加随意和洒脱
“做选择的时候,我总是比较感性和主观,告诉自己‘怎样才能更开心’。 无论对错,都不会活在任何人的眼里。
大四学生沈晓青告诉记者,关于未来,她和同学们其实是佛系的,没想那么长远。
她补充说。 “在我周围,有个学生顺利进入保研,很早就上岸了。 一位朋友顺利地进入了心里的公司。 有的朋友像我一样前途光明,也有没有规划未来的人。 无论如何,大家都要珍惜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信我们会有美好的未来。
”
沈炎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记者,在步入社会前的一些“00后”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洒脱。
另一位姓吴的女生谈及自己的情况说:“我很重视就业质量,如果没有心仪的单位,我不会容忍和妥协。
当一个人犹豫不决,找不到准确的人生方向时,不妨暂缓就业,花点缓冲时间慢慢思考。 这比盲目就业好得多。
”
吴先生说,自己的父母也是个简朴任性的人,如果没有考虑下一步怎么做,他劝大家出去旅行,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先在大学里完成“未完成的清单”。 她父母的话是:“参加工作后,很少去度长假。
你可以休息几年。 做人最重要的是快乐。 我们可以养你一会儿。 家里也没有你那份工资。
”
对于大学生这些新的就业观,某招聘网站负责人表示,新大学生给人一种“更自由、更自主”的感觉,与前生们的谨小慎微不同,他们并不气馁,希望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这几年我们学校有二战的学生,第一次考试不及格,毕业第二年、第三年继续考,家人也支持他们,拿定主意后想上研究生院。
一位资深大学招生就业处的老师说,过去70多岁和8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一般都有很大的经济压力,毕业后必须马上工作才能在城市扎根、买车、结婚,实现生孩子的愿望,而现在00多岁的大学生
03
打“无准备之战”
毕业生出国升学减少
在很多人眼里,毕业生的出路可以简单概括为就业和升学两种状态,深造分为国内升学和海外留学。
上面谈到了国内升学,也谈谈海外留学吧。
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每年12月底前公布当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浙江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陆续公布。
今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编制完成了《浙江省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对比浙江省2020年、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我们关注的是两组数据。
——首先是毕业生的总人数。
浙江省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314028人,其中本科生155515人。
浙江省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333405人,其中本科生160924人。
也就是说,全省202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20年多19377人,其中本科生多5409人。
——然后是升学的出国率。
2020届毕业生中,本科生离境率达到17.85%,其中19784名本科生考上研究生,7974名本科生选择出国留学。
2021届毕业生中,本科生离境率达到18.78%,其中22634名本科生考上研究生,862名本科生获得第二学士学位,6734名本科生选择出国留学。
以上数据显示,与2020届相比,在全省毕业生总数增加的基础上,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本科生多录取2850人,本科生选择出国留学少录取1240人。
总之,上研究生的人多了,出国的人少了。
在国内深造人数稳步增长的同时,高校毕业生海外深造人数受到冲击。
202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升学出国情况
202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升学出国情况
当遇到特定毕业生时,这种趋势的变化将变得更加生动。
“大学三年级是我人生中最烦恼的一年。
想着出国,等瘟疫来了就想算了,能打疫苗了,又犹豫了,终于决心去国内读研究生。
“马伯乐是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中美合作精算科学与风险管理)”专业学生,原计划出国留学。
受瘟疫的影响,他改变了计划,选择在国内深入学习。
他在打“无准备之战”,必须挣扎。
去年3月至4月,马伯乐每天雷厉风行,积极备考。 早上6点半起床,简单地漱口整理,在操场和校园里跑了20、30分钟,吃了早饭就回宿舍开始学习,晚上11点睡觉,每天花11、20小时应试学习。
此外,他暑假还考研,上了近万元的新闻班网络课加强专业素养。
通常图书馆早上8点开门,他7点半到,但等着提前半个小时开门抢位子,但他不是最早的一群人。
“门口已经有很多学生在等着我了。
图书馆闭馆后,搬到了卧室和教室。
”
本周一,他自觉评分结果不太乐观,但马伯乐又开始积极准备复试。 “如果你越过边线,让我出场,我会继续走下半场。 想着人生什么都能做,按计划进行,遇事不要慌张,不要着急。
”
你还打算出国吗? 马伯乐笑着挥手说。 “出国是不可能的。 父母正在当医生。 他们就算杀了也不会让我出去。 健康安全是最重要的。
”
马伯乐在自习室学习04
灵活就业成为新的选择
年轻人开始拒绝朝九晚五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公众既充满好奇心,也感到茫然。
其实,我想知道大学生毕业的“出路”,各大学和教育部门每年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在分析相关数据之前,先了解一下毕业去向执行率这个专业术语。
这是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中毕业生毕业生毕业生的执行率=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的升学率。
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包括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应聘志愿者、科研助理/行政助理、国家基础项目和地方基础项目; 灵活就业包括其他招聘形式的就业和自由职业;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出国留学; 未就业包括计划不就业就升学、其他暂时就业、待业。
升学结束后,看看就业单位吧。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梳理了几份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后发现,除考研、留学外,在就业选择上,毕业生中出现了灵活就业等就业新业态,投身创业的毕业生比例在减少。
就业一般包括协议和合同就业、创业、灵活就业等。
总的来说,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但创业、灵活就业近年来依然受到青睐。
前几天,“浙江省着手了。 如果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由政府支付。”的消息很受欢迎。
作为中国创业的热土,浙江创业氛围浓厚,离不开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参与。
95后、00后群体也有创新的独特想法和仗剑天涯的勇气,不少毕业生选择“毕业就创业”。
那么,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成为“创客”的热情是高了还是低了? 我们还在用数据说话。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往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全省高校2020届毕业生中有3.50%投身创业,创业率略低于2019届毕业生( 3.64% ),且趋势有所回落。
针对这一数据,高校创业导师们表示:“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稍有下降并不是坏事。
也许工作一段时间,充分准备后再创业是明智的选择。
”
此外,“灵活就业”也频繁出现在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
在浙江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其他形式的就业占3.57%; 浙江大学2021届毕业生弹性就业率达到3.40%。
呜p主、手游、网络主播、媒体……作为活跃在社交网络的一代人,他们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敢于尝试各种源于互联网的新鲜职业。
对于就业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并不局限于朝九晚五坐办公室,虽然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但也有更多样化的就业方式。
“一些同学会把考研作为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选择,现在有这么多人报考,进入好大学就像找份好工作一样难。
创业、灵活就业需要更多的勇气。
一位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评价说:“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一样,人是时代的人。”
只要不是一直啃老族,什么选择都没有必要苛责。
”
大学为学生准备的成套考试
本论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一律禁止转载、复制、摘录、改写、网络传播等著作权使用行为。 否则,本报将按照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