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天真地以为出了国就能说好英语。
毕竟和国内相比,国外有语言环境,所以应该有很多锻炼英语会话的机会。
但是,自己出国留学后,痛感自己出了国也不一定能流利地说英语。
刚出国的时候,我的雅思口语成绩是6,应该能达到在国外读研究生的分数吧。
我的英语水平还可以,但口语真的很普通。
当然我的情况不是特例。 很多中国留学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
很多人因为开口困难,为了说合适的单词而绞尽脑汁,在和别人交流时没有自信。
这种缺乏自信并不会因为出了国就好转。
相反,情况可能更糟。
当你面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本国人时,只需理解他们在说什么就很难了。
再者,生活不是新闻。 别人不一定用“标准普通话”和你说话。 英语有口音是很难的。
去了异国,一切都不太了解。
一开始因为新奇,两三天很兴奋,但是对于交流有点障碍的“菜鸟”来说,非常渴望见到说同一种语言的伙伴。
无法用英语表达的心情,只有和自己有同样经历的留学生才能理解。
因为大家都说同样的中文,所以在感情上可以得到慰藉,但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方面却无济于事。
这么久了,我没见过两个中国留学生互相说英语。
有些人可能说那没关系,但在国外有很多说英语的机会。 例如,上课、上课的时候也不能用中文交流吧。
关于这一点,还不确定。
国外的课程和国内的课程其实非常相似,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上课。
如果是大型讲座类课程,比如200-300人的课程,通常老师不让学生发言,而是一个人把课全部下课。
换句话说,学生的课只需要听课就可以了,不需要发言和交流。
另外,虽然部分课程中学生人数很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确实有交流的机会,但是能实际交流的学生很少,几乎所有的发言者都是同一个人。
国外自不必说,在国内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很少。
在周围全是白人同学的环境中,用别人的母语回答问题,对内敛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上课时保持沉默,下课后和国内的伙伴在一起,如何锻炼口语?
可能还有会说英语的人,但你能找到和外国人说英语的机会。 例如,去买东西的时候,比如去吃饭的时候
确实,这些是能和外国人对话的为数不多的机会,但对话回合数少很可怜。
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挑了东西来到收银台,收银台的姐姐先跟你搭话,你也回她,然后她告诉你要付多少钱,付了钱,她把东西装好,然后说:“Thank you ”。 一次购物就结束了。
如果你选择了自助购物,你甚至不需要说话的机会。
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如果不主动争取交流的机会,不主动创造说英语的条件,即使在国外也和在国内一样。
无论你去哪里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所以无论你去哪里都能找到中国餐馆。
相反,对于没有机会留学的人来说,只要他足够努力、足够用心,即使在国内也能说一口漂亮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