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4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地震已造成93人遇难,其中甘孜州55人,雅安市38人遇难。
距离震源较近的雅安此前表示,石棉县等受灾严重,泸定地震(雅安灾区)面向社会接受救援捐赠。
目前,救援队伍逐渐撤离,灾区由救援阶段过渡到过渡安置和重建阶段。
从汶川到芦山,再到泸定,从2008年至今,雅安已经遭遇了三次大地震,经历了几次灾后重建。
在城市化发展的各个阶段,重建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灾区各区县获得的资源和政策不尽相同。 汶川地震后,湖北省援建雅安市汉源县。 芦山地震后,飞地产业园区设在雅安芦山、天全、宝兴三县。
在不同的重建模式下,受灾县市后续产业的经济发展得到的帮助也很大。
对于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来说,良好的产业结构主要反映在产业多样性上,如果产业经济单一,该地区的灾害风险也非常集中。
对于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雅安,在一次灾后重建中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目前正极力蹭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东风。
-1(汶川地震后,汉源重建的“同时”将视线转回2008年。
汶川大地震后,雅安市芦山、宝兴、汉源、石棉等四县受灾较为严重。
但四川省18个重灾县(市)中,只有汉源县位于成都以南,山高险要,运输困难。
另外,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的建设,汉源新县城需要异地重建,这样灾后重建与移民搬迁同时进行的——汉源也成为雅安市唯一接受对口支援建设的县。
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对口支援任务交给湖北省。
湖北省援建汉源县项目共计116个,总投资约21亿元。
“省和武汉市支持县城建设,14个市支持22个重灾乡镇建设,省直13个部门负责智力技术支持,社会各界对口支援。”
总的来说,重建项目以教体文卫、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的基础设施为主。
在建设永久工程的同时,湖北省还有对汉源的智力支持和产业援助。
除开设农业远程教育网络、医疗远程会议平台外,湖北省还将在汉源建设农业科技示范点和教育、卫生、建筑、科技培训基地,结合当地地理优势,推广高产土豆种植,推介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
湖北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野外勘探,在汉源发现铅、锌、银、锌矿化带,介绍给省内企业。
在产业援助方面,湖北省将汉源工业园区列入重点扶持“目录”,但与其他受灾县市相比,汉源获得的资源其实并不多。
例如,江苏投资5亿元在绵竹援建江苏工业园区,山东和辽宁在北川县和安县建设北川-山东产业园、辽安产业园等。
针对部分产业基础薄弱、工业比重较低的县市,对口支援省市还探索了在海外建设“飞地”工业园区的模式。
截至2009年底,各支援省市在其对口支援的县市建设工业园区18个。
不可否认,由于赞助方在人才、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水平差距,这也影响了对口支援的质量。
总的来说,汶川地震灾后“举国支持建设”模式是在特定时期、重大自然灾害后形成的灾后重建模式。
相比之下,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灾后重建模式演化为“地方责任制”,概括为“中央统一、地方主体、群众参与”。
-2)与以往跨省扩建相比,芦山地震产生雅安飞地“园中园”,芦山灾后重建采取的是省内对口援建模式。 援建资金虽小,但同根同源的地缘优势、产业联系、人员联系有利于灾区转型“造血”。
援市和芦山县正在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探索长期合作机制。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雅安“飞地园区”。
芦山地震发生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被提出,选择合适的区域,建立芦山、天全、宝兴三县飞地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转移和发展的载体。
依托地质结构安全、工业基础雄厚、承载能力雄厚的雅安经济开发区,组建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探索生态功能区和灾区异地发展工业的新路子——个园区批准面积22平方公里,比以往面积扩大19倍。
该园区为雅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腾挪空间。
去年雅安发行的《支持“飞地经济”加快发展的管理办法(暂行)》明确,要加快区域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享发展,推动全市工业发展“东进融合”,采取“飞地经济”模式,推动合作项目快速落地。
以雅安宝兴县为例,该县山地多平地少,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科学发现,全县86%的宽度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98%被划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
近年来,该县重视金属铜等产业发展,但受制于土地资源短缺,项目落户后难以支撑后续产业链发展。
雅安经济开发区针对宝兴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经过协商,以“园中园”的方式专门划拨土地,设立宝兴工业园区。
据雅安日报报道,随着“飞地园区”的建设,宝兴县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将宝兴园中园定位为有色金属回收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铜铝回收利用、通信电缆及导体精密加工项目,百百
-3-灾后重建资金统筹“从中央到地方”两次地震后重建模式的变化,也直接反映在资金筹措和使用方面。
汶川灾后重建三年来,国家共投入资金1020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灾后重建基金3026亿元。
除中央财政外,还有社会捐赠和其他支持。
截至2011年,已接收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797亿元,接收特别党费93亿元,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支持100亿港元和55亿澳元。
对口援建也是灾后重建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政策规定,对口援建省市每年按不低于本省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投入灾区县市。
灾后3年,为支持省市建设投入灾后重建资金825亿元。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加强了地方筹资责任分工。
中央财政安排460亿元恢复重建基金后,计划总投资中的其他412亿元需要省市县地方财政筹集。 四川安排100亿元,同时实施省内对口援建。 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泸州对口援建雅安市芦山、雨城、天全、名山、荥经、宝兴6个重灾县(区)、成都市对口援建邛崃市6个重灾乡镇)。
同时,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也得到了加强。
中央财政恢复重建基金由地方统筹安排四川省将98%的项目审批权“下放”给受灾市县,项目资金按计划统筹使用。 也就是说,同一类别项目资金的调整由市县自主决定,只需报省备案即可。
泸定地震发生后,财政部等向四川省拨款5000万元。
据新华社报道,65家企业捐赠11.68亿元支持抗震救灾。
总体而言,市县级出资灾后重建比例明显较低,重建资金主要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为主。
在当前各级财政经济保持平衡的背景下,地震发生当天雅安开辟筹款通道也是“自救”。
-4(雅安借势成渝双城经济圈东风。 无论是“自救”还是“他救”,灾区城市化道路都要继续前进。
可见,“他救”模式发展乏力,雅安把自身命运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市是雅安十四五的目标,包括建设成渝地区绿色生态高地、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成都都市圈重要功能合作基地、成渝地区优质康养宜聚居地、川藏物资贸易集散地、成渝地区西向门户枢纽。
值得一提的是,雅安生态环境优越,三雅、熊猫、茶文化闻名。
但旅游业一直不友好,这与当地决策的摇摆有关。
汶川地震前雅安旅游发展思路明确,以“茶文化圣地”、“熊猫文化”等为导向。
地震后,由于重建、客流大变动,“南下北上”、“乡村度假”、“国际化区域性度假城市”以及“集散中心”的理念——多是迎合指示,毕竟重建主动权不在雅安手中。
芦山地震后的重建让雅安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2013年雅安根据自身情况制作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重提了“红色文化、熊猫文化、茶文化”的理念。
芦山地震重启雅安旅游,但2013年收入降至70.7亿元。
但由于重新把握发展方向,减少上级干预和指示,2014年雅安综合旅游收入增长108.6亿,增长53.6%,2015年将继续保持40.2%的高速增长,旅游业灾后重建成效将惠及汶川地震
动摇的构想显然要推迟事情,确定好方向才能有大的发展。
雅安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全域旅游,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回归市场经济逻辑是造势的第一步,但在周边明星景区林立的情况下,没有拿到“热门大款”的雅安,真的很难分一杯羹。
在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里,雅安三次遭遇地震灾害,地震引发的后续次生灾害也频频发生。
每一次灾害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修复过程,从过去的重建过程来看,输血式的产业转移可能脱离灾区实际,对产业发展缺乏后续动力。
只有全面考虑传统优势、自然环境、当地文化等条件,努力坐上区域发展的快车,才能“化害为利、涅槃重生”。
参考资料:
灾后重建中的旅游决策逻辑.江坤
化为废墟的契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研究.陈世栋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三条基本经验.李志明
灾后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接纳的模式与途径.邓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