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5月20日电题:中科院专家:移居火星需要多方面准备
作者孙睿
“人类移居火星需要解决氧气等基本需求,也需要水。
火星大气稀薄,磁场弱,有强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线辐射,如何避免强辐射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红磊近日表示,移居火星绝非易事,需要多方面准备。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包括着陆平台和火星车祝融号)成功进入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人类移居火星需要做什么准备? 火星上存在过智慧生命吗? ……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青海省冷湖火星营邀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专家、学者共同解读。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冷湖露博梁雅丹,因火星地形特点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地球上最类似火星的地方”。
冷湖火星营也是中国第一个火星研究旅游实践教学营。
2020年9月10日被青海省科技厅评为“火星研究旅游实践教学科研科普基地”。
林红磊说,火星大气96%是二氧化碳,氧含量非常低,如何从大气中制造氧气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美国在今年着陆火星的毅力号火星车上安装了制氧设备,目前成功地制造了氧气。
火星上还有频繁爆发的全球沙尘暴,所以沙尘暴的预报和防护也要做好。
火星也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要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和核电站。
“如果人类计划移居外星行星,首先需要知道行星适合居住的条件是什么,哪个行星适合居住。
例如火星上曾经有湖泊和河流,也许适合居住,但现在太干了,冷得活不下去。
研究火星发生了什么,会引起火星现在不适合居住,对寻找地球外适合居住的行星有重要的帮助。
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范开表示,行星宜居性研究是未来人类移居外星行星的重要科学依据。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是人类最希望实现移民的星球。
美国也计划在2035年左右实现载人登火(星)。
但是,目前人类移居火星还需要很长时间。 火星现在的环境真的很恶劣,移民需要做很多准备。
”林红磊说。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荣昭金认为,第一次来到陌生行星,确实面临许多困难,面临的困难也很多。
火星的重力比地球小很多,所以不能走路随便跳。 不这样做的话容易浮起来。
火星昼夜温差太大,人们只能“白天入夜”。
火星上存在过智慧生命吗? 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柴立晖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火星上存在生物或者存在生物的确切证据。
但是人类对火星的生命探索从未停止,这也是今年2月着陆的美国根性号火星车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也肩负着这一科学使命。
(完) )。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