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纪实艺术中的中国:飞出画纸的视觉奇观

2023-01-31 14:39:39编辑:执妄

薄雾笼罩的山峦之间,鸟鸣,水墨勾勒的藤蔓肆意舒展,山花随风摇曳。

巨石屹立,两只青蛙爬上来,雁过山春似醉。

纪实艺术中的中国:飞出画纸的视觉奇观

4月11日晚,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集《记写雁荡山花》播出,开篇的动画场景将潘天寿的这部经典名作“飞”出画纸,成为立体视觉奇观。

此前以艺术史为题材的纪录片,大规模的访谈似乎成了节目的“套路”,但最近播出的《美术里的中国》打破套路,以每集12分钟的短片形式,以中国近现代古典美术作品为中心,以最先进的数字技术打造作品精华

在第一集《虾》集,伴随着激扬的古筝弹唱声,齐白石笔下的虾群在透明水中游弋,一对螃蟹举起钳子展开“激战”,观众可以“潜入”水草青葱的世界,看到繁荣

纪录片运用3D建模技术“激活”2D作品,画家笔墨世界的一切都“活”了下来,带来了真实的沉浸感。

恢复艺术家的绘画场景也是节目的一大亮点。

在第一集的节目中,演员饰演的白石老人的白胡子长衫,装扮得很精致。

他从湖南湘潭乡下人齐阿芝逃到北平,成了“北漂画家”。

观众从他的视角感受到了农家孩子的成长历程,更深地感受到了白石老人的乡土爱和家庭爱。

在节目中,用人手再现画家画的画。 他用淡墨画虾身,用浓墨画虾头,画出一个个虾脊翘起的弧度。 在每一缕虾须的曲折变化中,既能近距离展现水墨技法,又有如身临其境,见证历史瞬间。

每期节目虽然只有12分钟,但其中承载的时空跨度巨大。

从一幅画入手,截取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折射出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世界。

第三集《记写雁荡山花》重访杭州潘天寿故居和中国美术学院档案室,通过历史影像等讲述潘天寿思考中国画创新的原因。

这让观众更加明白潘天寿为什么会在时代的感召下,以雁荡山花巨石为题材展现繁荣的中国春天。

在强调收视手段创新的同时,《美术里的中国》依然穿插专家解读,为《轻量化》专业赏析纪录片增添了学术性。

第一集《虾》,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受邀观赏齐白石“一根足以让后辈感叹的胡子”的画功,第二集《万松烟霭》,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郭石夫等解析黄宾虹的象征墨法,将视觉语言

通过降低科技阅读艺术的门槛,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在推动大众美育普及、活跃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