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考研,而是在考公众的路上”。
这是应届毕业生的写照。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高中毕业生人数今年首次突破一千万人,创历史之最。
由于毕业人数不断创新高,就业形势严峻,在“金三银四”不在的今天,随之而来的是考研,考公不断卷土重来。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报考人数达到457万人,比2021年增加80万人。
预计2023年将达到520万人以上。
(下图为历年报考人数和增长率)
年份 | 报考人数 | 增长率 |
2016 | 117万 | 7.30% |
2017 | 201万 | 13.56% |
2018 | 238万 | 18.40% |
2019 | 290万 | 21.80% |
2020 | 341万 | 17.59% |
2021 | 377万 | 10.60% |
2022 | 457万 | 21.2% |
今年的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实际录用人数只有3.12万人,合格率仅为1.56%。
我的七仙女,这卷得太多了! 面对国内考研、考试、考证、就业的多重压力,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我不能出国读硕士学位。 o妹妹不由得说:“留学不是保底的选择! 需要提前计划和准备! 你以为只有国内的研究生才会考公卷吗! 今年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校申请也“缠”在天花板上,是有史以来最难申请的一个季节。
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22fall申请量增加了一倍。
图为香港城市大学官方微博因各方面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考虑“考公、考学、留”同步进行,以减少gap风险。
准备也伴随着时间上的紧张,该怎么准备呢? 首先,让我明确一下时间线。 以2022年为例,考虑到同时准备,o妹妹建议从大学二年级开始。
国内考研 | 国内考公 | 硕士留学申请 |
报名:2021年9-10月 | 报名:2021年10月 | 申请开放时间:2021年7-11月以后 |
初试:2021年12月 | 初试:2021年11月 | 申请截止时间:2021年9月-2022年4月 |
复试:2022年3-4月 | 复试时间:待定 | 面试时间:2022年1-2月 |
关于留学申请的准备,强烈建议申请人按照以下时间进行计划。 *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或雅思、GRE或GMAT )入学季前一年5、6月完成。
*申请材料和文件:确定入学季节前一年7月左右申请的大学和项目list,8月开始准备文件资料。
o妹妹还有一件想给大家的建议。 留学申请时间线很长,强烈建议申请人分批次陆续提交自己各大学的申请,以减轻申请过程中的压力。
最后,offer mail也在今年的报名中获得了很多心仪学校的offer,并祝你成功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