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梦颖留学法国的林倩,没想到短短几个月,自己就从参观展会的人变成了参展商。
6月,林倩代替一家国内公司在欧洲参加了两个行业展会,6天赚了近万元的“代参展”工资。
随着海外各行业展会的举办,中国企业的海外参展需求也在恢复。
根据国际展览业协会的数据,到2022年6月,除部分亚洲公司外,世界大部分展览公司都在为国内外展会活动开放市场。
2022年1月只有30%的公司重新开始了展览活动,但9~12月将增加到70%。
但受签证和隔离政策影响,国内企业自行出海参展成本仍然较高。
因此,从2021年开始,雇佣当地中国人代替国内企业参加展览会的参加方式变得流行起来。
进入2022年,国内也有多家企业出海参展,并出台实施了代参展相关奖励、补贴政策。
代替参展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工资也不断水涨船高。
据业内人士介绍,美国地区代表参展者的日薪高达400美元(约2761元)。
近两年,会展人才交流受到线上到线下的推动。
现在,因同时举办“下线”而备受欢迎的一代人参加,能解决中国企业的燃眉之急吗? 参展日工资暴涨的林倩在法国留学多年,2021年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今年1月,林倩开始在法国求职,但过程并不顺利。
带着了解行业信息的心情,林钱作为学生免费注册了法国4月举办的美容类展览会。
展览结束后,她很快发了朋友圈。
“我的朋友是会展公司的工作人员,我在找与化妆品行业相关的参展商。
据朋友介绍,林倩从会展公司获悉,国内医疗美容公司正在寻找6月份法国医疗展的代理参展商。
林倩对这个很感兴趣,我想我可以自己试试。
她英语和法语非常流利,是相关专家,参加过类似的展会,了解展会的咨询流程,除了自己的“社牛”性格外,还与一家展览公司签订了合同。
林钱参加的展览会(回答者提供照片) )。
在国内会展公司工作的Ellen表示,目前国内企业都在雇佣代理参展人员,一般通过会展公司进行中介,也有直接利用当地资源“找人”的企业。
参展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中国留学生和在当地自由职业的中国人两类。
在葡萄牙学习的杨先生是企业直接雇佣的代理参展商。
今年,他在葡萄牙华人中看到浙江医疗公司发布的代理参展商招聘信息,通过集团信息直接联系了公司负责人。
“我想和对方的公司用微信交流,包括工资在内。
”与公司协商后,公司向杨先生每天支付约60欧元(约413元)的工资,外加交通补贴。
杨先生所在地的工资水平不是很高,但参展的工资比在当地餐馆做服务员的日薪高,杨先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兼职工作。
林倩拿到的日薪是100~200欧元(约691~1377元),加10欧元/天的伙食补贴。
“我听说即使贵的东西也有300欧元(约2065元)的东西。
“林倩一共参加了六天的展会,我觉得比餐厅服务员和服装店的销售轻松多了。
林倩计算了一下。 如果自己再参加一次展会,一定能超过万元。
“物以稀为贵。
“Ellen发现代参展者的日薪持续上升。
Ellen解释说,海外华人有一定的流动性,留学生毕业后也有可能回国。
因此,面对不断增长的参展需求,代理参展者的可供应性非常有限,从而导致代理参展持续“加薪”。
以展览大国德国为例,疫情发生前,德国每年约举办300场展览。
德国展览业协会( AUMA )表示,在全球影响巨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览会中,150多个在德国举办,每年吸引约18万名参展商和1000万名观众。
“德国(工资高)是因为展览会多,参加企业多,需要的人多,有时会碰到同期发展,很难安排人。
“例如,德国最初是200欧元一天,现在变成了350欧元。
美国更贵,同行报价高达350~400美元(约2416~2761元),有时400美元找不到人。
“市场炙手可热的杨先生在疫情爆发前参加过代参展。
2018年,杨先生在中国澳门学习。 有一家海外公司没能亲自去澳门参展。 委托杨先生所属的学校代替学生参展。
Ellen在展会上工作了16年,但在疫情发生前几乎没有做过代理参展。
2021年,她正式负责了第一个世代参展项目。
“当时是俄罗斯9月的展览会。 组委会说既不延期也不退还展示费,所以企业已经花了这么多钱。 没办法,我们只好在当地找了一个中国人做展位布置、接待客户的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Ellen觉得这个“第一次”不顺利。
“这次就像我们公司的‘启蒙’一样,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不能太细致。 因为当地人的流量也不够,最后收到的客人名片可能相当少。
“2022年2月,浙江省台州市实施《精准惠企促发展扩大投资稳增长30条》,加强对国内企业海外参展的支持,‘代参展’模式也纳入补助范围。 根据展会类型的不同,展位费补助从60%~100%不等。
此后,全国也实施了类似的鼓励政策。
浙江省商务厅、省财政厅2022年7月公布的《浙江省商务展会及经费管理办法》
今年,Ellen已经运营了8个左右的代理参展项目。
“西班牙、美国、德国和荷兰也有。 像西班牙一样安排了16名参加者,人数很多。
印度、泰国也有这样的需求。
“据Ellen统计,目前展会观众已恢复到疫情前的70%,其中50%是新客户。
对企业来说,如果不参展,就会失去相应的客户。
以参展的形式参加的话,或多或少可以收集客人的名片。
“而且参展人员的代价比新冠灾祸前的自己出来的还要低一些,可能占了以前成本的70%。
无论是否有中介参与,代理参展商都要经历定位、物料接收、实时沟通、会后反馈等环节。
虽然林倩两次参加展会服务的都是同一家国内公司,但每个展会的领域都不太一样。
为了避免物流上的问题,展会开始前一个月,她开始和公司对接。
因为中介公司多在国内工作,产品样品和其他展会物流都会邮寄到林倩处,由她保管并在展开当天直接拿到展位。
林倩也通过视频接受了公司的展前培训,熟悉公司和产品的具体情况。
因为有了兴趣,林钱自己也学习了专业术语和竞争状况等。
“这不是硬性的要求,而是取决于参展商的觉悟。
当天,林倩和另一位代办参展同事要负责展品、相册等资料的摆放。
正式展开后,林倩和同事需要向客户分发产品相册。
如果客户感兴趣,林倩应该对公司的产品进行基本介绍,收集对方的名片和联系方式。
如果客户有其他意向,林倩将协助客户与国内公司进行直播视频连接。
“其实,我们一直在开视频会议。 国内的销售一直在线。 如果有大客户或者我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我们会转到在线视频,让客户和国内销售直接对接。
“杨先生服务的公司有医疗骨架,但他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对医疗行业知之甚少。 只能回答关于公司和产品基本的问题,但遇到骨架构成、用途等更详细的问题,只能转发给画面中的国内公司。
杨先生觉得,其实自己更像“道具人”。 “我全程都在开视频。 基本上公司的人都在用英语和客户说话。 我只负责一项接待工作。
“短暂的迁移? 代参展的形式也越来越得到多方面的认可。
Ellen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展会行业的信息,最近很多海外华人都主动询问她是否有当地的代理参展需求。
对林钱来说,这不仅是一份赚钱的临时工作,也是求职的绝佳机会。
工作中,她随身携带简历,向一些心仪的客户表达了求职意向。
让她意外的是,展会结束后,她收到了展会客户的2~3份面试邀请。
“之后,我还面试了另一家公司的销售。 他们对我的经历很感兴趣。
“在会场工作期间,林倩和杨先生遇到了对他们感兴趣的外宾。
“他们很好奇我们是不是公司的员工。 我们解释说是留学生,帮助公司代理参展,他们也表示理解。
Ellen也表示,从现场情况来看,外国客户以代理参展的形式被接受,非本公司人员代理参展不会产生负面反馈。
杨先生参加的展览会(
8月29日,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就中国贸促会通过“代理参展”等方式支持企业海外参展,通过“参与海外在线展览”“代理参展”“远程在线展览”等创新形式在海外举办经贸展览会项目的申请
一年多来,Ellen所属的公司也对代参展总结了“方法论”,对代参展者的工作效果也形成了一些评价维度。
“我们最后将对企业进行服务经验、现场反馈、业务熟练度、是否守时、灵活性等评估。
但是,据Ellen称,替代参展只不过是短期的过渡性形式,不会长久存在。
代理参展商往往精通英语和所在地外语,但对专业行业信息的掌握还很有限。
林倩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已经是中英双语版,但面对法语客户时,她需要自己翻译。
另外,有些客户的英语不好,不知道是否向客户提供了足够准确的信息。
“如果提前对接,公司可以准备针对交通量较大的其他国家客户的培训就好了。
伊莱恩表示,两年来,选择代理参展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对于财力雄厚的头部公司来说,亲临现场是首要选择。
“只有那几天代替参展人员熟悉这个产品,会提前提供报价、生产线、交货日期、FOB口岸价格等信息,但具体变化还不太清楚。 另外,后期维护也不是他们来进行的。
今年年初,伊莱恩和同事们进行了展会直播项目,试图为国内中小企业搭建了解海外展会的平台,但由于资金和人才的限制,最终不得不放弃。
此外,在最近的企业咨询中,Ellen发现许多公司开始询问新的一年海外参展流程,很少有企业提供代理参展服务来为下一次在线展会做准备。
对Ellen来说,一直以来出差都是家常便饭,几乎每个月都有同事去国外。
但是到目前为止,她已经两年多没出过差了。
“中国展商不太喜欢网上展,他们还是喜欢网上展。
我们这个行业本身大家都要自己出去。
(“受访者均为化名”(编辑:陈玉琪校对:颜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