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并最终被大学录取,是普通学生升学的主要途径。
但是升学途径已经很多样化,很多考生可以绕过高考,通过其他途径获得高考资格。
根据我国目前的升学途径,高考和保送都是两种不同的途径。
前者主要依靠高考期的个人成绩,后者要看个人才能和家庭经济实力。
高考录取模式公开透明化,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但是,保送有很多种类型。 这里面真的公平吗? 这是我们教育必须探讨的问题,也是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
以前,我国的随时招生制度相对混乱,很多高校存在自主招生,而且存在很多高考加分项目,因此其中有很多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虚假行为。
例如,当时南京的一位女学生,有健美操的优势,但最终作为高水平运动员被送到清华大学。
现在,我们觉得这种保送方式很不可思议。
教育部也认识到我国的保再生制度存在问题,所以取消了高中自主招生制度,也大幅取消了高考加分。
但目前高考随招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
高考外语的保证,真的公平吗? 我国高考阶段的随时招生类型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学科竞赛的随时招生,二种是高水平运动员的随时招生,三种是外语随时招生。
能在学科竞赛中获得金牌的学生,在智商方面已经超过常人,这样的学生得到保送,大家都由衷地佩服。
第二类高水平运动员保送,往年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有推荐名单。
虽然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保证存在争议,但这些运动员都在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国家争光。 而且现在选手保证你会变得更规范,接受社会监督。 总体上可以理解。
现在最值得关注的是外语类保送生,这种保证方式比较低调,以前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外语类保送生的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竞赛保送和高水平的运动保送。
全国有16所中学具有外语类保送资格。 据不完全统计,这16所高中外语类保送生的数量已经超过3000人,80%以上的学生被保送至985或211高中。
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南京外国语学校有16名外语系学生被送往清华北大,杭州外国语学校和郑州外国语学校各有10人。
这些外国语学校被送到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名校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学校保护清华北大学生的数量超过了衡水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成都七中、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全国知名的顶尖高校。
这些顶尖高校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保送,竞争激烈,每年学科竞赛只能保送350人左右到清华北大。
用外语送到清华大学的人数,本来就很难统计。
外语类自爱主要分为英语和语言,中国有很多985所大学开设了这个专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保护名额。
这些名额几乎被16所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瓜分。
外语类随时招生的真实情况,值得家长重视外语类随时招生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低于高考和学科竞赛。
全国16所外国语学校,每年毕业生2万人,但未完成统计显示,985所大学的招生名额已经超过1500人。
这些学生主要学习英语和其他语言,如俄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
能进入这16所外语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并不有钱。
只有具备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才有机会学习这种小语种。
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国外,也就是说这种小语言的母国学习,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
每年高考前,只要通过名校组织的招生考试,最终都有机会获得保送资格。
以上分析表明,普通家庭学生没有资格进入这种外语学校。 这是因为经济门槛太高,普通学生没有机会学习语言。
通过经济条件构建更高的准入门槛,在小圈子里进行局部竞争,可以方便地保送名校。 这就是语言保证的真相,也是最没办法的地方。
可以说,与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比,语言保障更轻松,获得机会也更多。
很多语言都是完全没学过的,富裕家庭乘机,申请自己的孩子,参加考试,就有机会被录取。
最后写作语言保送是根据经济条件积累的优势,这条保送通道很难接触到普通学生,也没有机会报名。
因此,我认为这对整体高考是公平的。 这也应该是值得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