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问”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过程。

2023-02-09 07:08:30编辑:离群

中新经过10月28日电(林瑛斯)中新社首届“东西方问题智库”主题论坛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东西问”的“问”有很强的传播与交流本能,是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和平、更加包容的讲中国故事的历史过程。

周庆安指出,随着中国的发展,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命题成为当今中国媒体人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问”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过程。

周庆安追溯历史说,国际传播这一命题实际上源于文艺复兴,有了民族国家,国际传播命题才能有所传播。

但是,文化间对话和交流的历史进程远远早于国际传播。

他指出,从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角度出发,中国的国际传播结束了文明对话的三个历史阶段。

周庆安表示,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世界文明来说,是文明诞生之初就有接触和观察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文明对话之间往往使用不自觉或不必要的手段,不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

他以丝绸之路为例说,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对话,无论是主题还是目标,都不是靠传播进行的,但客观上确实形成了对话和传播的效果。

此外,周庆安还表示,国族、身份等概念并没有完全体现在当时的文明对话中。

但届时,文明对话留下的最丰富遗产将是文明相互尊重、相互兴趣乃至相互信任。

并介绍了随着国际传播的成熟,特别是传播技术的成熟,文明对话进入了第二阶段,追求的是对话与交流的语境。

在对话与交流的语境中,传播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定需要。

传播者带着自己的身份主体认识了世界,开始说出自己的声音。

他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主体性和多样性以及对文化主体性的理解和接受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周庆安接着介绍说,第三个历史阶段是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的平台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媒体的诞生使更多的个人有了交谈的自由。

“我们今天常说,在国际传播中,要从国际传播的主体阶段进入平台阶段。

中国不仅要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要搭建全球对话的平台。

”周庆安指出。

周庆安表示,中国已经结束了上述三个历史阶段,走向第四个,也是更重要的历史阶段。

但是,下一个阶段将是怎样的历史进程?

“中国在前三个历史阶段不断完成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下一个阶段其实是多元文明、多元主体的再现。

此时,中国的国际传播也将逐渐从视听进入对话、告知进入共享、理解进入认同、主体进入平台建设。

”他指出。

周庆安坦言,这个时候提出了“东西问”,“问”的过程是文明平等、文明多样性的体现和确认。

他认为,“问”一定有“答案”,“答”一定有“追问”、甚至“反问”。 这实际上是观念和知识的再共享和交流。

“当人们把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转化为更多的体验来建构时,‘问’本身就是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和平、更加包容地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过程。

周庆安总结说,国际传播走到今天,要从更多平台的角度,从共享和认同的出发点构建今天有效的中国故事。

(更多文章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瑛斯: linwansi@chinanews.com.cn ) (中新经纬APP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抄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