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前身是香港公开大学,成立于1989年,已有30多年办学历史,是香港第三所被授予学位的高等学院。
大学初期主要提供在职教育,从2001年开始全日制课程,过去20多年,在全日制课程数、学生数、校舍规模方面,学校也发展迅速。
2021年学校正式批准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目前学校已有1万多名全日制学生,开设了约80个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学校下设7所教育学院、7所研究机构,开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项目。
目前,学校已经是一所成熟、多样化的综合型大学。
特色四所学院的47个招生专业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港都大学,2006年开始高考招生内地学生,目前学校已招收1400多名高考生。
香港大都会大学颁发的学位得到国家教育部的认可。
今年学校有4所学院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有人文社会科学院、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及科技学院。
学校为内地学生提供47个招生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部分实用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所以学校的很多课程都得到了当地和国际专业团体的认可,包括国际会计师协会、ACCA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开设的课程大部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人文社会科学院14个招生专业学术领域多样,涵盖创造艺术、语言与翻译、心理学和社会科学。
创意艺术主要拥有摄影、动漫、广告、创意写作等四大专业,创意艺术是香港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的5个招生专业基本涵盖了所有商科范畴,除了传统的会计、工商管理、市场学、酒店管理外,这几年还根据社会发展新增了金融科技、电竞管理等专业。
商学院不仅是学校最早招收内地学生的学院之一,也是目前学校录取内地最高考生的学院。
教育和语文学院的五个招生专业,大部分是双学位课程,有同一学院的双学位。 比如英语教学和英语研究。还有语言研究和国际商务这样的大学间双学位。
双学位课程安排同学们在大学二、三年级暑假上课。
科技学院随着世界科技兴国的兴起,科技相关专业越来越受欢迎,今年科技学院招生专业已拓展至13个专业,包括网络科技、网络安全、大数据、检测认证和土木工程等。
大部分科技专家都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课程设置也包括大量课外考察活动和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国际化是香港城市大学的另一大特色首先香港城市大学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校园氛围
教授、老师大部分都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同学们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老师交流本身就是拓展国际化视野的好机会。
另外校园里不仅有香港和内地的同学,学校里也有不少海外学生,所以在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学生们用英语、普通话、广东话等各个地区的语言交流。
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全英课程,学校也将国际化的因素融入课程设置中,就像商学院将国外的沉浸式课程融入课程设置中一样。
大学学生事务处和学院每年为学生们提供许多国内外交流和实习活动,为学生们减轻经济负担提供各种类型的资助。
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率超过90%的学校开设的课程大部分以就业为导向,疫情爆发前,城市大学连续多年的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率都超过了90%。 根据最新的毕业生调查,学生平均工资为每月18,000多港元。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非常支持内地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香港发展,所以学生们获得香港大都会大学学位后,可以申请香港入境处和一年的居留签证,方便学生们继续在香港找工作。
香港城市大学自2006年招收内地学生以来,目前已有10多届内地毕业生。
他们大部分毕业后,都可以获得香港和海外知名大学的录取,升入研究生课程。
每年都有大批内地学生选择继续留在香港就业,进入香港非常优秀的知名企业,包括香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汇丰银行、香港电信和香港证券公司。
近几年,国家和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同学会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
政策是以内地31个省市为对象的招生总名额为100~150人左右的2022年内地招生政策与去年基本一致,学校今年将继续以内地31个省市为对象的招生,预计招生总名额为100~150人左右,每个省市和专业将不会设立单独的招生名额。
招生政策原则上所有专业都是文理兼容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对于科技相关专业,建议学生报考时具有较好的理科基础。
录取基本条件1、必须参加2022年高考,且高考总成绩必须达到所在省1/2本线(或本科线) 2、高考英语单科成绩至少必须达到100分( 150满分) 3、部分招生专业学生因为新冠灾祸的关系,今年的学校将进行网上入学面试,届时将通过申请邮箱通知。
报名方式为5月31日前,通过登录港都大学官网,提交网上报名。
同学们报考港都大学,不影响报考其他香港和海外高校,也不影响同学们在内地的志愿者申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