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通常都实行“双学期制”。
“二学期”制是指春天和秋天的学期。
大多数学校实行“两学期制”。
但是,在大学里,已经有一部分大学实行了“三学期制”。
软科整理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8所大学实行“三学期”制。 具体请参照下图。
如图所示,在已经实行“三学期制”的28所大学中,双一流大学最多为25所。
其中,实行“三学期制”最早的大学是上海大学,早在1994年,上海大学就已经实行“三学期制”,至今已有28年。
除高校外,北大、黑大、复旦、厦大、山大、吉大、大连理工等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时间也很早,基本上在2002年至2008年之间实行“三学期制”。
之后,在2019年到2013年之间,有大学、中科大、上纳等很多一流大学,决定参加“三学期制”。
2018年以来,东北大学、武大、西农、广西大学等双流大学也跻身“三学期制”大学之列。
那么,“三学期制”和“两学期制”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8所高校实行“三学期制”,但这28所高校的“三学期制”并不整齐,标准、期限、要求各不相同。
一些大学三学期是必修的,其他大学选择三学期作为选修课,一些大学注重三学期的实践性。
例如,最早实行“三学期制”的上海大学有秋、冬、春三个理论教学学期和一个实践教学学期,即夏学期。
西农的第三学期是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衔接,虽然设置了第三学期,但总的教育频率没有变化。
例如,中传的第三学期定在7月,而学生分散实习、暑期社会调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调查等可以完成第三学期的内容。
吉大第三学期设置了1000门短学期课程,形成了短学期课程的平台。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小学期”共开设了35门暑期课程。
武大三学期主要用于增加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
实行“三学期制”的大学越来越多,这是否意味着“三学期制”是大势所趋? 还不能这样决定。
其理由是,已经实行“三学期制”的大学的一部分后来废除了“三学期制”。
例如,中山大学2009年开始的“三学期”制度,在实施了六年多之后就被废除了。
厦门大学的“三学期制”也经历了设立、取消、重新设置的过程。
而且,一些同学对“三学期制”也有自己的想法。
“三学期制”增加了部分学生假期回家的成本。
因此,“三学期制”的课程设置如何合理进行? 还是个值得探索的过程。
对于大学实行“三学期制”,你赞成还是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