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月11日报道,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消费者谢老师于2019年5月在一家名为“樱国际日语”的留学咨询机构购买了留学中介服务和日语研修课程,共花费41800元。
他付款时,一次性支付了13000元的留学中介服务费。 剩下的日语学费被要求必须用“有钱”APP贷款。
开始学习后,谢老师通过与同学交流,发现自己支付的日语学费比其他同学高出很多。
他怀疑用贷款支付比一次支付要高。
另外,设施的老师告诉谢老师要去日本留学,必须通过N2级日语考试。 谢老师第一次没及格,但在烦恼的时候,另一位老师告诉他这个考试不重要。
于是,谢老师对这家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透明度提出了质疑。
谢老师说:“课程顾问告诉我大人有一定程度的压力。 通过贷款,提醒我每个月努力学习。
后来,我和其他同学也说了。 在同一节课上,他们好像便宜了1万美元以上。 我们申请的是同一级别。
课程顾问不同,给予的优惠也不同。
另外,他们给我选择的学校名叫秀德(音译),课程顾问说必须通过N2级考试。 我因为第一次没及格而着急,但和别人商量时,我意识到这不重要,是否没问题。
”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来,谢老师出国留学的担忧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机构的老师告诉谢老师,通过日语考试也需要20万元的资产证明。 上完所有的日语课,经过反复思考,谢老师对“樱国际日语”提出了保留留学,并申请了退款。
“樱花国际日语”最初拒绝了谢老师的退款申请。 谢老师根据合同条款,如果学生放弃留学要求退款,可以按照相应条件退还一半的中介服务费。
“樱国际日语”最终同意退还谢老师6500元,但货款已经拖欠。
谢老师去年8月提出退款,但至今没有收到钱。
在谢老师提供的录音中,“樱国际日语”的工作人员承诺本月末会到账。 否则你可以报警。
谢老师反省说,购买留学中介服务前没有仔细考虑自己的情况,而是一时冲动消费。
另外,由于在支付前没有仔细看合同条款,造成了消费纠纷。
他同时质疑留学中介机构的扣除标准不合理。
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认为,选择留学中介机构并不等于一般消费,一是整个过程很长,另外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
首先,要确认自己选择的机构是否有相应的资质和履行能力。
第二,关注你选择的项目,比如你联系了哪个学校,通过了哪个考试,自己能不能达到。
第三,必须考虑与签订合同有关的问题,例如在处理中受到其他国家政策的影响。 如果该项目被取消或有新要求,对合同履行造成实质性影响,此时应如何退还费用,与普通培训合同相比应该有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