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疫情环境下,见面可能成为猫和鱼的关系,距离成为生活的常态。或许这就是5G时代的“转折点”。
在3、4月非常多的学生都陆续加入了我们的远程实习、科研项目。所以今天主要说一下如何选择和固定学校!在分享之前,我先抛出几个问题,看看你现在焦虑吗!1.据说位置很重要。排名不好闻吗?
2.「校友圈」VS「国内认可度」,哪个更重要?
3.国家?面积?如何选择?
4.……
以上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无论如何,喜欢自己是大前提。如果加上各种因素,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很有可能直接在国外抑郁。我的一个学生是这样的。T 98+ GMAT 670+申请了迈阿密大学和纽约大学。选择NYU排名后,父母因为跟不上而变得抑郁…
所以南昌留学云边肖特意收集了很多需要考虑的择校因素,整理出来,大家可以直接套用(顺序不代表重要性,不列出不代表不考虑)。
1.录取水平中国学生招生规模和中国学生录取率
语言,GRE/GMAT
奖学金和申请奖学金的难度
费用(学分计算或学年计算)
需要工作经验吗?
2.学术水平
学院声誉和教师资源
(专列和综合列,教授/研究中心/实验室)
出版和引用
班级规模
教学(讲座/讨论)
学制(入学时间、持续时间等)
国际合作
3.生活水平
安全、气候和天气
城市/农村地区(生活便利、城市文化、消费水平)
校园大小,宿舍
文化多样性和学校特色
4.未来的发展
实习和工作机会
学校就业支持
高年级学生就业率和平均工资
导师的行业背景和研究领域
校友资源
5.专业方向
专业上喜欢吗?
课程难度可以接受吗?
6.个人能力
先修课程是否满足,以商科为例,需要一些微观宏观和统计学。
GRE/托福/雅思
其他专业硬技能;编程,第二外语
实习经历,科研交流
当你把以上六点都做到了,再选一个刚好能填的萝卜坑不就完了吗?
但我相信你也有一个梦想。也许已经实现了。所以你的选校要涉及“稳、主攻、冲刺”三个层面。
个人建议10个左右,比例依次为3/4/3。当然这是比较保险的方式,你可以自己调整比例。如果你决定2/2/6,我不太推荐,因为如果你自己去整合资料,可能会出现项目定位不准,当年难度加大,大材小用等问题。但也不要过于保守,丧失机会。建议多和咨询师、文书老师沟通,注意自己的申请。登录SAMI可以看到服务进度。一般来说,背景没有弱点的同学建议偏一点,背景有明显弱点的同学建议偏一点。当然部分学商科的同学会存在双专业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合理利用这个特点,多选几所,寻找竞争偏小的项目作为保底。版权声明: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