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反向留学”这个词在英国大学出现的概率特别大。
就现在很多学生参加完welcome meeting后,会发现中国留学生多到让他们绝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反向留学会最严重的一些英国大学。
利兹3号近年来,利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在该校荣登QS排行榜之后。
中国留学生对这个学校的热情就显得尤为突出,直接导致申请量和接受率双双提升。目前利兹的中国留学生比例已经超过13%,中国留学生学费占学校收入的19%。
这个数据还在往上增长。今年,当很多学生在抱怨欢迎会的时候,中国的学生太多了。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班级的大量中国学生身上,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许多专业有60%以上的中国学生,甚至有些专业有90%以上的中国学生。
海外的非中国来的留学生占比真的好少,妥妥的一波反向留学送给海外留学生。利兹的教育、翻译、媒体和商业尤其如此。
谢菲尔德2号谢菲尔德今年也有大量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准确的说,不仅是今年,往年也是如此。
这个学校别看QS每年都在掉,但人气值方面却没下降多少。毕竟,这是一所QS排名前100的综合学校。关键是这几年这个学校的生源质量还在上升。
去这个学校的211和985学生其实是越来越多的。谢大学有一套自己的定位方式。他们不收国内学生分数高的学生,基本上75-80分左右的中国学生会第一个收。
这个学校也卡list,限制得相当严格,反而激发了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好感,毕竟在卷这件事上,中国留学生都是自愿性地想得头筹。在华留学生比例已超过16.9%,也是一所依靠在华留学生创收的学校。
中国留学生学费已经超过了26%。其实这个学校接受这么多中国留学生有一个很关键的渠道,就是预科。通过预科不断获取生源,有差不多一年背景的从预科渠道录取。
甚至我看海本多大,以及国内上大的低分选手也愿意去他们家读硕士预科。所以他们的预科每年都很容易爆满,升学率还不错。导致申请季,很多学生还没申请,其实很多位置已经被预科的学生占领了。所以学校不缺学生,在剩下的申请中,可以来回挑选学生。这也导致直接申请谢大的硕士难度在加大的真正原因,尤其是一些商科专业。毕竟谢大以前也是要约机。格拉斯哥第一名格拉斯哥大学今年被国内学生诟病最多,反向留学专业比例也最高。
而且大班多,基本国内学生都是直接开普通话就可以交流,对自己未来语言的提升产生了一丝动摇感。格拉斯哥作为一所学校,近年来也是创收的一大乐事。
特别是口罩这几年,这个学校疯狂地开始扩招,第一年涨幅35%,第二年涨幅50%,今年直接扩招快一倍。扩招真的太疯狂了,直接导致当地住宿不足,留学生涨价就很难找到住宿。这是近20年都没发生过的情况。近年来,格拉斯哥本身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比例就在不断上升,今年更是直接占到近15%以上。
而且这个学校,学费占比中国留学生直接贡献了超过30%+的比例。你可以想象格拉和中国学生是多么的不可分割。和谢大一样,杰拉也有预科,甚至和谢大的预科一样受欢迎,除了通过预科拦截学生。格拉这边还有很多和国内高校合作的项目,3+1,2+2等等的都有。国际学生继续升本到我校还有无条件学费减免。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榜单模式。此外,格拉斯哥本身在近几年的QS榜单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格拉斯哥毕竟是一所综合类学校,能保住榜单,也知道怎么和国内学校合作。
感觉格拉都要被中国留学生插旗占领了。一个结论:其实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比例很高的远不止这些学校,他们的专业几乎都是来自中国的一半以上。
尤其是硕士类的专业,简直搞创收搞到吃香快有点难看的地步了。但是没有办法。是国内学生的选择。别告诉我,如果这种综合类学校也控制了中国的留学生比例。
取消扩招那套,很多留学生的QS前百梦还要继续破碎。就国内学生而言,抱怨一些学校中国学生太多,怕自己卡的太严,明年申请不上。
也很是心理矛盾啊。没有别的办法了。国内的趋势是看qs排名,导致这些qs百强学校,尤其是这个综合类的,越来越快下线。
现在一些老牌学校,比如达勒姆,圣安德鲁斯,根本不在乎你愿不愿意来。但是中国的留学生比例相对友好。外加一些比如Lancaster、bath这类专业比较好的,但排名不在线,现在是去的人越来越少。直接的结果就是,在中国可供留学生选择的学校空越来越少。啊,申请难,入学后感觉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