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留学却从此与世隔绝,孩子的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少年派》里的钱三一,是智力超群的学霸,他出国读书,师从大家。然而学海无涯,即使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智者,也有解不开的难题。
钱三一的导师,在研究课题时,痴迷其中,却陷入困顿无法自拔,最终走上不归路。
导师的离世,对钱三一的打击是致命的。在情绪异常的情况下,他疯狂研究着老师未能解出的课题,忘乎所以。
只可惜,钱三一得到的还是失败的结果。他的信念开始坍塌,精神因此而崩溃,同时还深深地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两个有情人也因错失而分手。
加之要求完美的母亲对他多年的苛责,钱三一的人生里只可以有成功,不可以有失败。一天又一天,一点点累积到一起,这一切终于将钱三一压垮了。
曾经阳光睿智的钱三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臆想的画面让他痛苦万分,人也变得委靡不振,惨淡无光。
无论是钱三一还是他的导师,他们的精神都出现了问题。钱三一是幸运的,尽管历尽艰辛,他还是幸运地回到了林妙妙身边,爱情将他拯救。
有人说,智者和疯子只差一步。
曾经的诺贝尔奖得主,创造博弈论的美国数学家纳什,在30岁的年纪,也出现了精神问题。他常常幻听幻觉,后来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近30年的岁月里,纳什一直生活在混沌之中。妻子艾里西亚虽然与纳什离婚了,但这个善良的女人并没有放弃纳什。艾里西亚依靠自己微薄的收入,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唯一的儿子。
在艾里西亚悉心照料下,加之药物治疗,纳什慢慢清醒过来,并凭借非凡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比于肉体上的伤痛,精神上的疾病,更能摧毁一个人。
其实不止是绝顶聪明的人,普通人也会有心结,甚至有些人,用尽余生也未能解开。
我有一位同乡叫大智,他家很富裕。父母在当地承包了一片山林,种植了很多果树和菌类,收入颇丰。当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而挣扎的时候,他家早已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大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那时出国的热潮正在盛行,高中刚毕业的大智,被父母送到了英国读书。
大智本不想出国,但迫于父母的压力,年少的他只能独自走向异国他乡。
出国后,大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孤独。到处是异样的面孔,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都只能自己想办法克服。不善交际的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虽然大智的家庭条件还不错,但当人民币换算成英镑后,厚厚的纸币就变成了薄薄的一叠,大智渐渐感受到了经济压力。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排解苦闷,大智开始在一家华人餐馆打工。他在后厨工作,在这里大智遇到了卫哥, 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人。
卫哥来自宝岛,已经在英国生活五年了,大智遇到的困惑,他都曾经遭遇过。后来卫哥信了佛法,并常用其中的道理来开导大智。
大智很快就痴迷于其中,精神有了寄托后,生活渐渐发生了变化。
有一天大智突然出现在父母面前,他已经在英国办理了退学手续。回到国内后,大智跟父母讲自己要去某山出家。父母当然不同意,各种打骂哭劝,大智无动于衷,并以绝食来表示自己的决心。
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妥协。
大智如愿在某山出家;他的父亲变卖了所有家产,成了那山的一名居士;母亲在那山附近的一座尼姑庵里做义工。
大智沉浸在脱俗的世界里,对待父母犹如陌生人一样。父母却放不下他,虽然形同陌路,但只要能时刻看到自己的孩子,两位老人也就知足了。
虽然大智义无反顾地舍弃了红尘,但他仍是父母最重要的人。既然孩子不能按父母的设想生活,那父母就守候着孩子,让他过自己想要的日子吧。
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说:孩子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父母可以给予他们爱,却不是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孩子属于明天。
父母为孩子铺好的路,并不一定适合他们。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路不是只有前面一条,而是遍布四面八方。
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走好自己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