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墨尔本举行黎明纪念仪式。(图/《时代报》)
【澳洲网韩申易4月26日综合编译报道】4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澳新军团日”(Anzac Day),它是澳洲和新西兰共同纪念1915年4月25日一战期间,在土耳其加里波利之战牺牲的澳新军团将士的日子。在今年的澳新军团日当天,澳洲全国各地举行了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在战役中阵亡的军人,并向现役军人和退伍老兵致敬。
在游行活动中,华裔面孔的出现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中,既有为澳洲军队服役的华裔退伍老兵,也有参与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老兵后代……尽管肤色不同,相同的是,他们或他们的家人都曾为了人类的和平,国家的安宁奉献自己,立下卓越功勋。
25日澳新军团日,悉尼的老兵游行队伍。(图/《悉尼晨锋报》)
澳洲各地举行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
综合澳新网、新华社报道,依照传统,首都堪培拉的纪念活动主要由黎明纪念典礼和国家仪式两部分组成。据澳国家战争纪念馆统计,约有3.5万人参加了当天的黎明纪念典礼。过了上午10点半,纪念馆广场开始举行国家仪式,包括敬献花圈、一分钟默哀、奏国歌以及老兵队列游行等仪式,澳洲总督考斯格鲁夫还在仪式上致辞。
当天,悉尼、墨尔本等地也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
尽管距离联邦大选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正在澳洲各地奔走竞选拉票的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和对手工党党魁肖盾(Bill Shorten)也暂停了各自的竞选日程,同意不发表任何政治评论。
在昆州汤斯维尔(Townsville)举行的黎明仪式上,莫里森的发言着重强调了澳洲当前的国防部队。“我们的英雄不仅仅属于过去,他们今天也与我们同在。他们这一代人也值得今天在这里被铭记和尊敬。“
当天上午,莫里森还简要谈到了土耳其逮捕一名疑似伊斯兰国(ISIL)成员的事情,淡化了这名成员与可能预谋破坏加里波利澳新军团纪念日(Anzac Day)活动之间的联系。
莫里森还证实,参与斯里兰卡爆炸案的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曾在澳洲逗留。
与此同时,工党党魁肖盾在北领地开始了澳新军团日的一天,早晨,他一边观看达尔文港(Darwin Harbour)的日出,一边反思日本二战时期投掷的炸弹给澳洲海岸带来的战争。他对每一位军人的馈赠表示敬意,并承诺为从阿富汗回国的军人提供更多的支持。他说:“那些为我们国家而战的人永远不该独自与创伤后的压力、贫困或无家可归作斗争。”
这位反对党领袖随后还返回了墨尔本,与超过10万名球迷一起参加了“澳新军团日”年度争霸赛。
曾参加二战的93岁华裔空军飞行员李锦球。(图/澳广网)
从被歧视到被认可:黑头发黄皮肤的澳洲华裔军人
除了纪念澳洲军人,近年来,每年的澳新军团日盛大游行中也出现了曾与澳洲同盟的国家的军人及后裔方阵。在游行队伍中,有一批黑头发黄皮肤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呼吁,澳新军团华裔军人的故事应当得到更广泛的承认。
尤其在最近几年里,为了让父辈、祖父辈的英雄事迹流传下去,让更多澳洲人知道他们的贡献,澳洲华裔士兵及后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墨尔本,曾以空军飞行员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李锦球(Wellington Lee)虽然已是93岁高龄,而且前不久才动完手术,他仍在外孙的陪同下参加了战争纪念馆前举行的澳新军团日正式纪念仪式。
据澳广网介绍,李锦球生于澳洲北部城市达尔文,就在日军轰炸达尔文的前一周,他们全家逃离了那座城市。后来,他进入澳洲皇家空军服役,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起初李锦球希望能进入海军。尽管满足了各项资质,但最终他的申请还是被拒绝了。
“当时大多数参军的华人受教育水平都很低……上过中学的华人都会成为优秀的向导、飞行员或者其他兵种,但是有一个领域我们没法进入,那就是海军,” 李锦球说。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认为被拒绝的原因就是纯粹的种族主义和歧视。
他表示,曾为澳洲浴血奋战的华裔军人的历史贡献并未获得广泛承认,甚至正在被渐渐遗忘。“我认为这是十分不公正的,特别是对那些功勋卓著的华裔军人来说。”
据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少有213名澳洲华裔参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数字可能还会更多。然而,由于当时澳洲基于种族的征兵政策,并没有人确切知道究竟有多少华裔参军。
澳洲战争纪念馆的历史学家米莉娅汉普顿(Meleah Hampton)介绍:“在世界大战期间,参军是有种族要求的。他们需要‘‘基本上是欧洲的血统’……如果你满足了这个要求,或者你可以捏造这个要求,你就可以加入了。”
这些规则的执行取决于一个负责应征入伍事务的人眼中的“欧洲人”是如何表现的,汉普顿说,随着对士兵需求的增加,他们的评估变得更加宽松。“我认为,当他们开始非常需要士兵的时候,他们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白人(实际上是黄种人)。”
汉普顿还表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证据表明,像“王”这样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姓氏的男性……他们被接受服役,是因为他们也同时有欧洲血统。
更加包容 中国抗战老兵后代参与游行
据澳广网报道,在今年4月25日墨尔本的游行队伍中,还有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中国二战老兵后代方阵。
自2016年以来,这些中国抗战老兵的第二代、第三代后裔一直坚持参加这一意义深远的游行。
墨尔本市议员刘乐的爷爷曾在中国抗战中远赴缅甸,是中国远征军的成员之一。他认为每年都有华人参加澳新军团日的游行十分重要。
据了解,刘乐在过去3年里每年都来参加这个活动。他希望澳洲民众能更多地了解中国对二战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
据悉,翟鲁的外祖父也是一名中国抗日老兵,3年前正是她和朋友共同组织中国抗日老兵后代参加了澳新军团日游行。“我的朋友王齐放感觉澳洲在宣传二战的时候从未提到中国的参与,也就是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她当时致信退役军人服务团(RSL),问我们能不能参与,对方回信说特别欢迎。我们发起后得到热烈的响应,当时就有20多人参与。”
据了解,在二战期间,澳洲曾有一个“海鸥支队”,当时,有263名澳洲“海鸥支队”的士兵被日军抓到中国海南省八所(现东方市区)当劳工。
如今,已连续4年专程来澳参加澳新军团日游行的刘红路介绍:“海鸥支队当年曾被派到太平洋的一个岛屿,与日本打仗。有一些人被日军俘虏了,并被送到了中国的海南岛关了起来。后来,是中国人成功地救出了这些澳洲人。”
为纪念澳洲的“海鸥支队”,澳中两国曾在2003年共同修建“海鸥支队”纪念碑。
墨尔本抗日老兵后代联谊会会长林悦涛表示,澳新军团日的意义在逐渐改变之中,这个活动变得越来越具有包容性。
如今,战火已经消散,澳新军团日的内涵也超出了其字面的含义。尽管澳新军团日的起源是为了纪念一战中澳新军团和土耳其的战争,但随着游行队伍的越来越包容,参与过一战、二战及澳洲此后参加过的所有战争老兵及后人都在这一天聚集一堂,缅怀先烈,呼吁和平,并强调勇气、坚韧和友谊,这些精神在全球都是共通的,不论种族和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