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彩虹鱼()是一群目前在分类学上属于银汉鱼目底下的鱼类。更精准一些说,银汉鱼目底下的黑带银汉鱼科鱼类一般被称为彩虹鱼,即中文名称为美人的鱼类澳洲彩虹鱼,而该目底下的鲻银汉鱼科鱼类则被称为蓝眼类,即中文名称为燕子的鱼类。今天我们首先介绍的就是名为燕子的鱼类下属的阿鲁珍珠燕子。
关于地理分布:
彩虹鱼(黑带银汉鱼科)与蓝眼类(鲻银汉鱼科)均分布在现今的澳洲与新几内亚。沼银汉鱼科仅分布在新几内亚;皮杜银汉鱼科则分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这些相似的鱼种的地理分布,被认为是支持大陆板块漂移说的生物地理学证据。
关于彩虹鱼的饲养:
彩虹鱼鱼类众多,地理分布广泛,因此各自的生存栖息地形态与气候并不完全相同,从静止的沼泽、森林里的缓慢溪河支流至流速快的大型河流均有分布,所适应的水质也无法以一盖全。在原生态环境中,彩虹鱼所生存水域的PH值通常在6.5到8.0.不过鉴于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品种大部分都是人工繁殖培育的品种,所以中性水质再搭配一般的水族饲养管理方式即足以提供其舒适的环境。此外,彩虹鱼的饲养管理重点也应该放在维持水族箱水体的清洁度和较高的溶氧量上面。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彩虹鱼的食欲都不差,对于各式饵料的接受度也颇大,因此也无关训饵问题。我们一般建议喂干性鱼饲料,相对干净安全一些。
阿鲁珍珠燕子
中文名称:阿鲁珍珠燕子
叙述学名:
描述学名:P. Aru
体长:3-4cm
产地:澳洲与新几内亚 (现在基本都是印尼人工繁殖个体)
特征描述:珍珠燕子最早在1911年被正式命名,是一种迷你的蓝眼类。它们有两片背鳍,前背鳍较窄、尖端延伸如刺状;后背鳍则较为广而圆。此外澳洲彩虹鱼,背鳍亦具有与背鳍相似尺寸与形状;尾鳍则为典型的叉型尾,但尾尖较为圆润。珍珠燕子的分布广泛,北从新几内亚南部的Trans-Fly地区,南至澳洲的 ,而各个不同的地区所产的个体,在体色、鳍上的黑点分布、甚至体型尺寸与鳍型上会有所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是用来分别不同地区族群的重要依据。而2011年新引进的阿鲁(Aru)产地珍珠燕子拥有水蓝的体色和延伸的背鳍鳍条,更为吸睛。
从2011年国内首次引进阿鲁珍珠燕子开始,价格从40-50元一只降到现在的10元左右一只,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存活率也是在一再提高,好像每次燕子类的品种从野生到人工的过程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