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老板来说,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未来,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才选择出国留学,这也无可厚非。
但一旦出国留学,他们在学到东西后将面临两种选择:是回国发展,还是继续留在国外。 33年前,杨培东是学霸,当时以601分考入中科大,大学时获得郭沫若奖学金,出国留学后,现在怎么样了? 这篇文章带大家去了江苏少年杨培东的传说!
一、杨培东学霸1971年8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从小爱读书,1985年从江苏省第一所示范中学衍口中学考入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1988年高考前一个月,他患有急性阑尾炎。 老师让他请假了。 他说:“没关系。 我可以躺在床上复习。”
在高考中,他发挥正常,获得601分高分,排名全校第一。
最终,他报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顺利被录取。
进入大学后,杨培东仍然是许多优秀学子的佼佼者,在校期间获得过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沫若奖学金。
据了解,郭沫若奖学金每年只设15个名额,获奖者可获得“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银牌和一枚现金奖。
1993年,本科毕业后,他顺利地获得了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机会。
带病复习,高考依然在高分的大学时期获得郭沫若奖学金,毕业后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杨培东的优秀可见一斑。
二、出国留学后怎么样? 出国留学是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在留学期间都能做到。
对一向自律学习的杨培东来说,他出国留学如鱼跃龙门,收获满满,成绩斐然。
1993年,本科毕业的杨培东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从材料科学家查尔斯李波那里主修博士研究生。
很多人不太清楚查尔斯李波是谁,他其实比杨培东大12岁,虽然很年轻,但在不久的几年后成为了美国的双院士。
更重要的是,从1987年到2015年,我们培养了60多名中国博士和学者,包括45名教授和副教授。
而且他们活跃在国际化学和纳米技术研究的第一线。
有才能的杨培东,在这样的导师带领下,自然成了得意门生,仅四年就毕业,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
1997年,在导师的介绍下,杨培东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仅用18个月就完成博士后研究,接受了近10所大学的工作邀请。
最终,28岁的杨培东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成为助理教授,决定独立负责实验室科研工作。
三、现在怎么样? 为了进入美国大学的核心部门,杨培东当时也加入了美国国籍。
他安心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及其在纳米光学和能量转换方面的应用,人工光合成、纳米线电池、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能电池、纳米线热电学、碳纳米管纳米流体、低维纳米结构的组装、更新
此后,杨培东开始与博士生导师查尔斯李波步调一致,在科研方面获得多项奖项,并于2001年至2004年连续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 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 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大奖。
杨培东也从副教授晋升为副教授,终身教授,是伯克利化学系历史上继李远哲之后的第二位中国科学家。
杨培东在半导体纳米线、原子组装方面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有望应用于微发光二极管、激光、晶体管、计算机电路、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生物传感器等一系列高科技设备。
然而,他的成就不仅如此。
杨培东博士毕业后,在科研上可以说获得了无数的获奖者。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他在汤森路透集团选定的100位最优秀化学家排行榜上名列第十,同时也是10年最优秀的100位材料科学家中的第一名。
因此,以辉煌的成就,次年4月,他当选为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
2015年9月,他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后,次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杨培东在职务上,终于赶上了博士生导师查尔斯李波; 他在科研上的成绩远远超过了领导,真可谓青出于蓝。
四、心系故乡杨培东目前站在国际化学与纳米科技研究的前沿,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一直是心系故乡,非常关心中国的科技发展。
2006年,他被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育部第七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曾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东实验基地、培东实验班揭牌。
2014年,他又出任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为中国培养了更多的青年才俊。
2016年5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杨培东,将纳米能源材料研究所和空际创新中心落户苏州工业园区。
今年11月,由于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杨培东正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将来,他将继续保持与中国各大学的合作。
我们也祝愿他将来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