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侨网莫斯科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文系俄语系师生、老校友、俄罗斯著名翻译家、艺术史学家白嗣宏教授举行座谈会。
白嗣宏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和同学——后来成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的吴元迈、吕同六、肖天佑等人在当时语言系的求学经历。
前辈们的学习经历、冬宫景色下的生活,对今天的学生特别感兴趣。
在座谈会上,白嗣宏教授告诉同学们,学习俄语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学习新领域知识的工具。
正是这个座右铭在文学界、新闻界和经济学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白嗣宏于1961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语言文学系。
他先后任教于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大学,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院务委员。
1988年应聘苏联报社编辑审查,移居莫斯科。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电影家协会会员、国际经济学会会员。
白嗣宏教授一生从事俄国文化与国情的研究,著有《白嗣宏文存》七卷,《托尔斯泰戏剧集》、《果戈理戏剧集》、《阿尔布卓夫戏剧选》 (长篇小说)、《一年四季》 )
他翻译的苏联/俄罗斯戏剧在中国登台了。
座谈会由俄语教研室主任波波娃教授主持。
她在与毕业生举行的一系列会议中的首次会议上表示,这也是为了庆祝2024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成立300周年和俄语成立70周年。
座谈会以混合形式(线上和线下)举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40多名中国留学生参加了座谈会。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