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琼烨
10月下旬的迪拜变得凉爽,是一年中很少舒适的季节。
在迪拜定居两年多的苏发现,有孩子的K12国际学校开始出现很多中国孩子的面孔。
“最初整个学校有10人,现在有30人。
爸爸经常在这里工作,孩子和妈妈一起来。
“苏见教了接口教学。
校园里挤满了各国的面孔,中国、英国、芬兰、印度、日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用流利的英语交流着。
这里的大楼崭新,硬件设施证明了这个“土豪”国家的特点——先进、齐全。
下午4点以后,游泳池、绿荫坪、室内外体育馆、各艺术教室开始上演课外兴趣班。
“木工课、缝纫课、戏剧课,有很多种类型。
“五点左右,苏见开车去学校接两个女儿放学了。
中国人在迪拜上国际学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迪拜生活了15年的Jenny目睹了这个市场的人潮蜂拥而至。
那一年,由于老师的调职,Jenny一家从新加坡搬到了迪拜。
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本科毕业后去英国留学,此后在英国、新加坡从事教育行业工作多年。
在迪拜定居后,朋友纷纷前来咨询迪拜的投资和留学事宜。
在嗅到需求之后,2010年,Jenny成立了教育咨询公司,帮助中国学生去迪拜留学,覆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各学科,自成立以来为数千名学生办理了入学手续。
据Jenny介绍,迪拜的K12国际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
2010年至2015年是探索期,以去迪拜做商贸生意的中国家庭孩子为主。2015年至2019年是发展黄金期,学校数量和国际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去年有所下降。
随着疫情的缓和,各国逐渐取消入境限制,迪拜留学再次迎来了腾飞期。
今年年初以来,Jenny的机构接手了300多份留学申请,其中100多份是来国际学校的中国家庭。
强烈的留学需求也推动了Jenny公司规模的扩大,成立以来,员工人数增加到40多人,在国内设立了支部。
“去迪拜留学性价比很高”,对苏见来说,在迪拜定居是一种欺骗。
2020年初,在上海的苏见收到一封邮件,通知他在迪拜投资的两套公寓已经到了交货阶段。 于是她带着恋人和两个孩子,前往了6000公里外的迪拜。
“这里有很多中国人也想回国。 第一架政府包机回来的是老年人、病弱者和怀孕群体。
“后来买不到机票了。
”
短时间内回不了上海,苏见萌产生了让两个孩子在迪拜上学的想法。
经过综合考察,她选择了北伦敦国际学校迪拜分校。
该校采用IB课程,品牌在英国当地排名靠前。
迪拜的K12学校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前者只提供给当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儿童,免费学习,以阿语教育为主,此外还有可兰经等宗教课程。
迪拜的私立学校,也就是俗称的国际学校,不对学生身份设定门槛,所有国籍都可以学习。
目前,迪拜有200多所私立国际学校,涵盖IB、A-level、美国AP等多种主要课程,学费每年约4万元至20万元人民币。
苏见表示,迪拜国际学校性价比很高。
她算了一笔账,小女儿在国内国际学校的学费每年28万,北伦敦学校的学费每年15万左右,姐妹俩加起来大约30万。
“教育也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学费越高质量也未必越好。
”苏见说。
两个孩子对新学校也很满意。
他们每天早上八点前到学校,下午四点下课一天。
后来参加了学校开设的兴趣班,学校作业很少,苏见也不布置多余的作业。
对苏见来说,迪拜就像一道屏障,她“摆脱”了国内亲友之间的暗中竞争。
“谁家的孩子报了辅导班,谁家又买了新车新房,没完没了地对比。
”她想起来了,还是感到了一点恐慌。
“别人无形中施加的各种压力,真的很难改变。
”
据Jenny介绍,中国孩子在迪拜上国际学校有很多好处。
首先是教育质量。
国内顶级的国际学校通常是外国人孩子的学校,需要外国人的身份。 这样的国际学校品牌在迪拜的校园里,只要通过入学考试,身份就不会设置门槛。
另外,申请英美大学时,Jenny认为这能给迪拜的教育、生活经历和中国学生带来多样的背景,这也受到了国外大学的欢迎。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教育机会,迪拜留学给父母设置了“门槛”。
与其他主要留学国家不同,迪拜除了两所寄宿制国际学校外,不向18岁以下的学生提供学生签证,因此进入迪拜国际学校的学生需要父母为孩子办理家庭签证。
“通常有三条路。
Jenny表示,可以通过房地产投资获得永久居留签证,可以在迪拜获得工作,也可以通过成立公司申请长期签证。
“迪拜教育产业不成熟”2019年迪拜人口数据显示,当地常住人口中,印度人占42%,迪拜本地人仅为17%。
相比之下,约30万中国人在迪拜属于一个小团体。
中国人主要由三类人组成。
第一类是中资企业派往迪拜的员工;第二类是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在迪拜当地招聘的中国员工;第三类是来迪拜做生意或投资的商人。
通常,这些中国人举家前往迪拜,孩子进入国际学校。
30万中国人和130万印度人在迪拜这片土地上“缠上”。
“我在上数学、英语、各种乐器和体育课外培训班。
据Jenny称,迪拜的印度父母和中国父母最有分量,其他国家的人是华裔,“不是鸡娃”。
但是,这里的教育产业不成熟。
最近,苏见为给大女儿找艺术作品集的研修机构而烦恼。
10年级的女儿喜欢艺术,将来想申请世界顶级的艺术大学。
升学老师建议她找校外的教育机构,学校资源不能给她提供指导。
“这里的培训设施很少,选择不多。
服务意识、课程内容也远远不如国内。
”问了一圈,苏见也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她打算联系国内提供在线课程的艺术系培训机构,让女儿报名。
Jenny的两个女儿分别学习IB、A-Level课程。
想着孩子能上名牌学校,苏见让大女儿请三位老师补习IB,分别开设了化学、生物、数学高水平课程。
“我想给她的这些课打七分满分,那就得给她加,给她加代码。
”苏见对界面教育说。
和其他学科相比,中文补习班在迪拜很常见。
近30万中国人也掀起了迪拜的中文教育市场。
2020年,在中国政府和迪拜政府的支持下,迪拜中国学校成立。
这所学校采用的是中国教育制度,所有中国课程的任课老师都来自杭州二中。
该校推出的周末中文班很受欢迎。
“中文班有三种。
一个是启蒙班,面向在迪拜出生的中国孩子,从最基础的古诗和拼音学开始,中级针对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孩子; 三是五六年级水平的单独班。
“苏见先生介绍。
第二期中文班报名那天,苏见一大早开车赶到学校。
“人多了,路上没有停车位了。
”
迪拜的K12国际学校中,一些学校还提供了学校的中文课程,包括北伦敦国际学校、诺德安达国际学校和哈兰托国际学校。
此外,一些学校为学生提供课外中文班,但家长需要额外付费。
虽然不是天堂,但热土迪拜位于阿拉伯湾东南沿海,是阿联酋7个酋长国之一迪拜酋长国首府,是中东地区经济金融中心,也是该地区旅客和货物的主要运输基地。
20世纪60年代,石油收入促进了迪拜的早期发展。
但储量有限,生产水平较低,2010年后石油产业仅占迪拜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下,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航空业、房地产和金融服务。
在过去的40年里,迪拜的人口从1980年的28万人扩大到了今年4月的350万人,成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2007年前,为了基础设施建设,约一半的人口是来自印度、孟加拉国的劳动力。
2015年至2016年,迪拜超高净值人数增长率为12%,超过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
预计到2026年,迪拜的超高纯度人数将比10年前增加60%。
阿联酋从未缺少中资企业的身影。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有4000多家中国公司在阿联酋开设了公司或办事处。
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阿联酋直接投资92.83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能源、港口、建材、工程机械等。
投资热带动房地产市场的热度。
迪拜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迪拜房地产行业对阿联酋经济贡献了7.2%。
这背后,少不了蜂拥而至的中国投资客。
“可能很多人觉得迪拜什么都贵,但是这里的房子不贵。
“几年前,苏见嗅到迪拜房地产投资的商机,得到市中心的两套公寓并出租。
与房价相反,迪拜的房租很高。
“大概是上海同地区房价的1/3或1/4,但房租和上海一样。
无论是短租赁还是长租赁,收益都相当可观。
苏见名下有人民币240万元的单身公寓,年租金可达26万元。
疫情爆发后,房价一波下跌,随后逐渐上涨。
据苏见观察,“最初是别墅,从2020年到现在上升了近50%。
”
但是这片繁华迷人的土地并不是所有来寻找新生活的中国人的天堂。
Jenny有时会听到有人抱怨这里的工资低,生活单调,或者融入不去。
“主要是英语不够好。
这里没有国内的便利,国内到处都可以吃到,去哪里都很方便。
”
在迪拜住了两年多的苏见,唯一不习惯的可能只有迪拜的天气。
“5-9月很热,像蒸笼一样。 夏天必须24小时打开空调。
”
迪拜还是一片热土。
社会治安很好,所以在和其他留学国家的竞争中获胜了。
根据世界数据网站Numbeo的报告,阿联酋阿布扎比连续5年被评为世界最安全城市,沙加和迪拜分别排名第六、第七,刑事暴力事件很少发生。
在教师方面,Jenny发现,在为国际学校招聘外教的过程中,近年来不时可以看到有多年中国教育经验的外教的申请。
“有些人担任过国内顶级国际学校的管理层。
”
工资、气候、地理位置是吸引这些欧美外教来迪拜的几大原因。
“迪拜外籍教师的工资与国内持平,月薪可达三四万元人民币。
Jenny说,迪拜到处都是海滩,欧美人正好很喜欢阳光,迪拜也离英国不远,“飞机五六个小时出入很方便。
”
对苏见来说,迪拜和上海很像,都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语言绝对不是障碍。
她有英语基础,即使有口音,在迪拜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Jenny也是。
在迪拜住了15年的她现在也只会说阿拉伯语。
迪拜不是排外的,中东酋长国欢迎所有“掘金者”,并为此创造了条件。
去年,迪拜政府发表了《迪拜2040年规划》,目的是建设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根据规划,迪拜分为历史文化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旅游娱乐中心5个城市中心,主要目标是增加迪拜经济和娱乐活动规模,增加教育和医疗设施等。
与欧洲小国相比,这里有更好的经营环境。 “如果你想在事业上取得一点成就,这里很合适。
”年轻的时候,苏见去过地中海东北部的塞浦路斯好几次,她觉得这个岛国太安逸了,“悠着点,经济不发达,平均工资非常低,很难在那里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