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教师发展的新型业态,在大城市的隐蔽角落野蛮生长,越来越挑战教育机构的“知识中介”霸权,找雇主,自己觅食。
独立教师越来越流行
独立教师的终极模式:独狼之战。
我以前认识一位精通AP、A-Level、IB、SAT、ACT等国际数学课的老师。
因为之前在大型教育集团和国际学校教过东西,有点名气。 另外,还活跃在微博和公众号上,可以宣传自己,积累了相当多的父母和学生资源,所以走上了“独立教师”和“自由教师”的道路。
在北京某教育集聚地的办公楼里租了几平方米的玻璃隔断间,一个月的租金在2000-3000左右,只教一对一。
但他的数学课程收费单价非常大,800-1500元/小时,在北京,一对一讲国际课程是正常的区间。
周末每天有10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平时晚上客满,工作日中午也有。
粗略估计,一年至少要进一百万美元,合适的二三线城市套房依靠自己的力量超过一个中小机构的净利润,不计较办公司的麻烦和风险,只讲自己最擅长的科目,容易突破一点,笔耕不后口碑传播,同时自然在家长中客户零成本,以2,300万美元的租金低投资换取每年百万美元以上的回报,培训机构羡慕嫉妒恨。
奥斯卡最佳电影《寄生虫》补习教师
以上是笔者已知的实际案例。
相信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在每个家庭具备财务能力、重视教育程度、信息资源的前提下,一定会充分培养独立教师一样的“知识分子”。
他们是与公立学校和教育机构老师不同的第三方,我也称他们为“超级个体”。
这样的教育超级个体不仅在中国大陆,韩国和香港的明星级补习老师每年也有1000万元。
独立教师的普遍模式:群狼战斗。
在上述终极模式中,老师只说自己最擅长的科目。 因为讨厌博学、懒惰,再强的老师也无法通过数理化,贯彻史政地,把工作全部承担下来。
“一个学生来找你上了英语,你想找一个和你一样牛的数学科目的独立教师吗? ”我认识的指导高中三年级毕业班英语的“超级个体”提到了。
这里需要自由教师工作室的大力合作。
架起网络平台的“桥梁”,平日里各为政治独立的教师有共同的土壤,独立教师聚集而生。
在大城市某办公楼的角落,有10个用钢化玻璃做的隔断,里面人很多,每个老师都指导自己的学生“参观”。
玻璃外面贴着各位老师的名字、教的科目、上课的安排。
与培训机构不同,这里所有的老师都直接和家长交易,中间商不会赚差价。
老师找雇主,学生自由觅食。
1vs1适合教育的玻璃隔板
为什么选择独立教师而不是教育机构呢? 一些人可能感到困惑,独立教师能与品牌规模效应的培训机构相媲美吗? 笔者如今作为教育培养行业的观察者和研究者,不断询问做出这种选择的父母们的内心想法。
得到的反馈是,传统教育机构信息不对称,与我们接触的不是销售,也不是授课顾问,都自称Lily,Jack老师,课程规划极不专业,影响了我孩子的学习提高。
现在我们直接找到了这个有经验的老师。 他们既然离开机构后开始了自雇模式,就一定有纪念碑,没有中间差,老师收益很好,自然更在意。
这比在机构里把更高的大部分费用花在市场宣传上,最后安排普通老师强多了。
独立教师的“困境”
独立教师把自己比作“复读机”
并不是所有的独立教师都能够可持续发展。
困境一:笔者认识的另一位老师,是一位讲SAT (美国高考)读书项目的高手,曾经在一家大型机构做过,觉得与成就不成正比,就走上了独立教师的发展道路。
“头两年没问题,”他约我商量的时候,“但是,斌,现在日子不好过。 找我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想把自己租的这块小地盘都放出去。”
困境2 )独立教师每天都在重复自己最擅长的体系,时间一长难免会觉得无聊。 如果同行互不结课、互不组织教研,很容易进入“石化”期,而且大多数时候很孤独。
回想一下我曾经的领导说过一句典型的话。 讲了十年新概念,觉得自己是个复读机,每天早上起床,按' play '键,我就开始重复我已经不熟悉的内容。
面对以上困境,一些独立教师忍不住放弃了。
独立教师(影子教育中的影子课外辅导也叫影子教育( Shadow Education ),这是对世界性领导机构的学术称呼,用这个概念来指课外辅导有四个理由。
1 )课外补习因学校主流教育的存在而存在; 2 )课外补习的规模和形式随主流教育的变化而变化3 )在大多数经济区块中,老百姓、研究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的视线总是聚焦于主流学校教育; 4 )相对于主流教育,课外补习特点不明显,相关数据调查难度较大。
总之,课外补习与学校教育如影随形。
21世纪初以来,影子教育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物种,越来越冲击学校主流教育权威的独立教师独立教育,已经冲破了影子教育“中间商”和“信息鸿沟”的窗户纸,成为了影子教育的影子。
香港英语补习女王Antonia
很多独立教师(工作室)因为缺乏教育资格和纳税,蛰伏在城市的隐蔽角落。
但它毕竟是与正规教育机构不同的另类,只要政府规定并认可独立教师的存在,这些“补习王子”和“补习皇后”就能从角落走向光明。
一旦教育机构设置的教师资源壁垒被打破,独立教师成为教育领域的新业态,每个学生都能自己觅食并与最适合自己的老师单点对接,这不是坏事。
斌哥总结说,随着二人的全面开放和教育越来越内卷化,我国教育培训业的红利将再接再厉。
许多公立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老师们纷纷“下海”成为独立教师,成为课外补习业的顶级“捕食者”。
他们的技术能接受市场的挑战吗? 独立教师和独立教育到底能走多远? 时间会说明一切。
(本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关注斌哥,品味更多教育见解和阅读品味,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