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移民后,外地孩子回清华北大难吗?

2023-01-21 17:59:48编辑:醉笙

《假装在东京》181篇原创文章| 4160字转载请联系作者,出处2022.2.25 |写在东京。 我是在东京的上海人老蔡。

经常在海外华人圈聊天,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孩子在国外学习真的很难读,就加入外籍,长大后回中国去北大清华。

移民后,外地孩子回清华北大难吗?

几年前,这个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海外的中国人真的很兴奋。 标准问题党的新闻说外籍孩子不会通过华北大连的笔试,这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多了一个选择,甚至觉得那是“弯道超车”。

这篇文章希望验证一下,他们要想在标杆党的国内顶尖大学中提高世界排名,当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招收各国留学生,每年是否有一定的配额。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会仔细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具体怎么操作,才能真正像标题党们说的那样简单。 虽然最后得出了结论,但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的实际情况吧。

2019年底,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 标题是《中国語北京大学医学部合格優秀卒業生》,翻译成《从完全不会中文,到成为北大医学部优秀毕业生》。

日语地址在这里: https://liuxue time/information/2212 /

为了节约时间,简单说明全文。

文章作者名叫青山可奈,她首先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去北京大学留学。

她从小就感动地当了医生,高中老师在咨询进路时告诉她,她的成绩在日本进不了医科大学。

(医科是日本最难的专业,东京大学分数最高难进的也是医科,而且费用也很大)留学的话大部分人会考虑英美,无奈美国医学院的学费对她来说太贵了,正在寻找有没有学费不是很贵的学校

当时在加拿大短期留学,我很惊讶加拿大也有很多中国学生。 另外,中国离日本很近,汉字也使用得一样,所以我决定报考中国大学的医科大学。

高三开始自学中文,无奈时间太短,学习没有顺利。

那一年( 2013年)报名参加了4月份北京大学医科部的招生考试,买了机票决定酒店飞到了北京,但考试结束后,被整个中文问题折磨得差点放弃。 对她来说中文很难。 例如,化学问题中的各种元素符号都使用了中文的专有名词,所以完全不懂。 最后胡乱写了一篇提交,考试结束后,对去中国留学完全失去了信心,也上不了其他志愿学校。

结果,5月份北大发来了入学录取通知,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直接问了一下校方,发现自己的分数是倒数第二,但还是被录用了。

想上北大,除了入学考试,还需要参加汉语水平的考试HSK,两个都要通过才能最终通过,所以马上就考了HSK5级,但没有悬念。

后来,找了一家中文补习班每天暴补,最后HSK5级和六级居然过去了,最终达到了入学条件。

2013年8月,在还不知道无数简体中文字的情况下,我飞到了北大,成功入学。

以上就是她的入学过程中,文章后面是北大医学院6年的各种经历,获得奖学金,学习中国民族舞蹈,进入医院实习,也长期受着中文的折磨。

因为在学校比较活跃,最后成为了当年唯一获得优秀毕业生证书的留学生。

这个真实案例最奇怪的地方是,北大的世界排名比日本最好的东大高出几个人。 在日本没能考上医学部的女孩,竟然在背后错误地取得了北大医学部的学位。 确实是真正的弯道超车。

当然,这件事连我都怀疑其真实性,但我在网上发现了她在北大的记录。 她也在文章里添加了很多当时的照片。 原文所在的平台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创立于1950年。 综合判断的话,真实性没问题。

话说回来,对于带着孩子在国外上学和生活的海外华人来说,持外国护照回国进入清华北大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无论如何,因为多了一条路,多了一个选择,所以要知道这条路到底能不能通过。

于是我又翻了翻北大和清华的官网,看到了招生要求。

北大留学生办公室官方网站地址: liuxuetimelxsq/xwxm/bksxm.htm首先是北大官方网站。 学位项目的留学生本科生申请这里,有两个看起来很相似,但略有不同的招生简章。

这两种方式都在招收海外留学生,一种方式是通过入学考试形式招收学生。 像上面的日本女性一样,另一种方式是免除笔试招生,也不需要考试。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种入学考试形式的申请资格。 因为条文太死板的公式,所以我用白话翻译这个资格要求。

第一,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具有高中毕业或以上学历的非中国公民。

第二,自出生之日起无中国籍的外籍华人或者混血,应当证明自申请之日起4年前就已有外籍,并在该4年内至少在国外居住2年以上。

一年住九个月以上就是一年。

第三,曾经是中国籍、现在不是中国籍的外籍华人和港澳台籍人士,也必须符合从4年前开始拥有外籍,且4年内至少在海外定居2年以上的条件,并提交中国国籍注销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国内高等学校招收外籍留学生都必须遵守这个基本前提。 因为是中国教育部的统一规定,所以还找到了教育部原文。

liuxuetimesrcsite/a20/moe _ 850/202006/t 2020 06 09 _ 464159.html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你知道取得外国国籍要花很长时间。

以日本为例,未成年人不能单独加入日本籍。 必须与父母双方或一方一起入籍。 父母作为入籍的主要申请人在日本连续居住至少需要5年以上,申请入籍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 要等两年才能有结果。

也就是说,到日本入籍最短需要6年左右。

孩子18岁时作为外籍华人成为北大留学生,必须在14岁时取得外籍。 另外,取得日本籍最短也需要6年左右。 也就是说,你作为签证主申请人,最晚必须在孩子8岁之前正式登陆日本。

这是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前期准备时间也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有这个打算,就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早点移民。 越快越好。 晚了就不一定能满足要求(不排除未来政策改变的可能性)。

所以,很多父母当然觉得带着孩子加入外籍就可以回国免费进入清华北大,但没那么简单。

另外,根据我家女儿现在的样子,6岁前带过来的孩子如果不是特意在国外上中文班,中文很有可能只在3、4岁左右,我现在和我女儿用中文交流非常困难。 她听不懂很多中文,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中文也很多。

北大的入学需要HSK六级证书。 我看了考题真的有点难。 母语是中文的大家也未必都能全部正确。 信不信由你,试试下一个真正的问题给你家的孩子们。

中文水平测试六级的问题当然,这些是基本的要求,高中所有课程的成绩单、自我介绍视频的上传等都是必要的。 另外,即使持有HSK证书,只要通过入学考试就不会被录用。 有初试和复试,通过书面材料审查才有初试的机会。 复试必须全部通过。 (上面的日本人的情况因为年代久远,她当时可能只参加了初试。

因为完全查不到具体的分数线和合格率,所以这其中还有很多风险。 万一没及格,你就为孩子精心准备了10年以上的路。

我还发现了北大留学生入学考试英语的真正问题。 如下图所示,感受一下大概是什么样的难度吧。 我个人不敢说很难,但这些问题确实令人厌烦。 全部是干扰项目。

看到这里我想我已经拉住大部分人了。

另外那个免除是怎么做的呢? 其实已经有了国际认证的成绩证明,就不用参加北大自己的入学考试了。 只识别SAT、IB、A-Level、ACT这4种,必须达到下图规定的分数。

符合上述成绩,附两封推荐信后,可以免除初试,直接进入复试。

也就是说,免试入学只是免除第一次复试,必然复试,复试还得参加考试。

具体的复试怎么参加都不知道,但好像只通知通过初试的人们。 一定不容易吧。 果然是北大。

此外,留学生还可以申请北大硕士、博士或本科预科生项目。

硕士和博士学位比本科入学难得多,所以不在这里写了。

预科班是指对各方面条件都满足,但仅有汉语还不行的留学生,必须先在预科班学习汉语,再参加里面的统一考试,才能正式升入本科。

据报道,统考的机会一共只有两次。 如果都没及格的话只能回国,或者去其他学校复试。 下面这篇长篇大论的文章中有详细说明,和我一样闲着无暇研究这个的人可以去看看。 用百度搜索的话就有了。

发现了两个声称清华正在阅读的匿名回答。 如果他们说的是真的,那确实非常不容易。 没有本事是绝对“混”不出来的。

清华大学和北大大学的政策也基本一样,写在这里就不再写清华大学了。 感兴趣的人请自己在官网上调查。 总之,我已经“死了这颗心”了。

话说回来,如果每年有上千人申请,能录用200人以上的话,确实相对来说比国内的考生容易。 所以,我个人觉得下面这句话总结的比大陆学生简单,但还是很难。

个人主观简单概括:第一,梦想换护照就能轻易转弯的朋友们,可以洗洗睡了。 报道中提到的日本女孩的故事非常感人,但绝对不简单。 我个人觉得她的案例中存在着很大的“幸存者偏见”。 另外,她是2013年入学的,所以和现在的政策有点不同,至少现在不像当时那么简单。

第二,即使真的要走这条路,也要至少提前10年以上准备,早点带孩子来,不浪费时间,早点拿到外国籍。 另外,还取决于孩子的学习能力。 要想在没有中文环境的国外达到HSK六级水平,再学一门中文不容易。 我们的情况是,必须学习日语、英语、中文、学校的各种科目,孩子的压力确实太大了,违背了带她出来的初衷。

第三,本文确实是本人吃得饱饱的没事做的无聊研究,好在经过今天的深入研究后,绝对不会不负责任地跟别人说“孩子有外国籍,就可以自由进入清华北大”。 做了有意义的事吧。 北大清华没那么笨。 门槛不像标题党嘴里那么低。

当然,回国本身也不容易。 在国外呆了十几年再回国,就跟再移民一次一样。

第四,以上讨论是加入外籍后的情况。

对于不加入外籍、仍以中国国籍只持外国绿卡永久居住的华侨,可以参加侨生联考,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其侨联考孔也很多,同样比想象中更不容易。

第五,世界上不仅有清华北大的两所好学校,也不一定只有进入名牌学校才能出人头地。

我一如既往,如果孩子是那块料,就抓紧;如果真的不是学习的料,挖掘孩子的其他优点,度过平凡快乐的人生也是不错的。 没有必要给孩子施加过度的压力。

我确实很羡慕特别牛的“外地人”,但我们大部分人不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吗? 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找资料很痛苦。 谢谢您看这里。 这期大约每周都会发原创关于日本生活的长篇文章,平时也会把在路边拍的照片发布到公众号上。 请注意假装在东京。 喜欢的话请多分享转发点。 下周再见吧。

蔡先生2022.2.25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