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巅峰到亏损,于的新东方是如何一步步“崩塌”的?

2022-12-31 16:19:19编辑:阿七

前几天,由《沙漠骆驼》改编的年会吐了一首歌,又点燃了新东方。

将新东方作为热搜对象的,是“心怀怨恨已久”的6名新东方员工,6人在新东方年会上不吐不快。

从巅峰到亏损,于的新东方是如何一步步“崩塌”的?

“什么样的独立人格,什么样的诚信负责,只会为上司的朋友高歌; 工作累了,工作累了,有成果怎么办? 毕竟写不了PPT! ”年会上新员工的吐槽歌

吐槽内容直击新东方的重重命门,引起新东方业务部门混乱、中层管理人员平庸、下级员工向上司跪拜等混乱。

不得不说最近的新东方有点高。

去年11月,掌门人俞敏洪在公开场合发表“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的言论,在网络上受到谴责。 再往前两周,新东方时隔7年在季度财报中出现净亏损,创下上市12年来最大的季度亏损金额。

俞敏洪“歧视女性”不当发言

环顾四周,被强敌包围,以科研为主思考,VIPKID等新旧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创立26年的新东方从巅峰时期一步步走下神坛,似乎威风不再,其背后,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关系密切。

01农村飞来凤凰

俞敏洪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大照片。

图为一片荒草丛生的田地,远处伫立着荒废已久、摇摇晃晃的两座破瓦房。

据说这是俞敏洪在江苏江阴农村的老家,这位中国教育界的大人物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江苏江阴

俞敏洪从小就是村子里的种田能手,当了18年童鞋的他,学习并不理想。

两年的高考,英语成绩从第一次的33分,第二次的55分上升到第三次的93.5分。

看到连战连败的儿子考上北大,俞敏洪的妈妈李八妹很高兴。

那年夏天,她杀了140多斤猪、36只鸭子和36只草鸡,买了200斤西瓜、50斤糖,请了三个厨师,在村子里举行了一次大宴会。

这是为了庆祝儿子即将攀枝成凤,在李八妹看来,考上北大西语系的儿子,即将拔下农根,成为光宗耀祖。

但是,现实比想象中更残酷。

那年9月,从农村出来的俞敏洪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向北大报告。

在身边的同学大多是名门、知识分子的后代的情况下,不会说普通话、英语听说能力几乎为零的俞敏洪似乎格格不入。

为了讨好同学,他只能打水扫地,没钱的时候也要省下伙食费请同学们吃饭,但这种单方面的付出并没有给俞敏洪的大学生活带来太大的变化。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在北京合影

用俞敏洪自己的话来说,上大学有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

结果俞敏洪学识不如人,聪明不如人,交女朋友不如人。

“我有了死的想法。

更悲惨的事还在后头。 大三的时候,俞敏洪得了肺结核,生病的他呕心沥血,无奈只能休一年学。

休学意味着留级,本来就和班上的同学相去甚远,这下又生动地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俞敏洪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20世纪80年代,出国成为大学学子标榜成功的一大标志。

在亲友徐小平、包凡一、刘江等人相继毕业出国的过程中,吊车尾的俞敏洪阴差阳错当了大学老师。

恨铁不成钢的妻子杨桂青是生气也没用的。 在她看来,出不了国的俞敏洪远远落后于毕业生,着急的时候杨桂青对着俞敏洪说:“不出国,永远别进门。

俞敏洪和妻子杨桂青

为了保护这段婚姻,俞敏洪决定考托福出国。

这个考试以663分接近满分。

成绩有所提高,但毕业不久的俞敏洪袋害羞,学费不够。

录取他的美国大学学费为2万美元,学校奖励他四分之三的奖学金,但剩下的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就3万多美元。

当时,俞敏洪在北大工作的工资每月不过100多元,不吃不喝,凑钱花了两年半。

为了不让到手的留学机会白白溜走,俞敏洪开始背北大学校的外教英语课。

俞敏洪在课堂上训练

代课比在北大当老师多得多,每小时能赚20元,每月2000元以上,这几乎是他工资的20倍。

但是,景气并不长。 俞敏洪在国外代课被北大发现了。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北大决定在推特上连续三天播放对俞敏洪的处分。

北大有线电视连续播出半个月,分布报告被锁定在北大有名的三角地橱窗里一个半月。

处分小,丢面子大。

1991年秋天,一个灰蒙蒙的早晨,在北大完全呆不下去了的俞敏洪借了一辆三轮车,装上了所有的家当,灰溜溜地逃了出去,离开了这个被他魂牵梦绕、暗自痛心的地方……02穷得面目全非

离开北大、无家可归的俞敏洪下定决心投身教育行业,用练了多年的三寸不烂之舌成为了“个体户”。

他从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一间平房当教室,“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

早年的俞敏洪

实际上,培训机构对他和妻子杨桂青两人,老允是头儿,负责讲课。 妻子负责打手,当会计出纳。

那时候,俞敏洪上午提着胶桶骑自行车,出去发布小广告下午就回学校,等学生来家里报名。

门面太窄,刚开始报名的学生不多。

因此,俞敏洪精心设计,可以在托福、GRE等每个条目上填30个假名,造成条目数多的假象。

这招真方便,自从这招成功后,每四个学生就有两三个人取钱。

到了1991年冬天,中关村二小的死水活了下来。

为了接收更多的学生,俞敏洪还齐心协力,举办了免费讲座。

第一次举办讲座的地方是中关村的两个小教室,但是有50人的地方挤进了2300人。

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黑压压的人头,俞敏洪仿佛看到了自己光明的未来。

站在台上,他精神饱满,说着话,两个小时就下车了,吸引了在场的许多学生出钱让他去报班。

俞敏洪做讲座

从此,“免费讲座”成为俞敏洪的独门武器,也为他的海外英语进修打开了局面。

人在江湖上漂浮,怎么能不挨刀呢?

燃起大火的“东方大学英语研修部”同行了。

1992年初春,一位广告员在向外发布电线杆广告时,被竞争对手刺了三刀。

刚起步不久的俞敏洪这才意识到世道险恶,必要的人脉关系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

为此,他邀请刑警大队一政委吃饭,试图解决员工被刺伤的问题。

酒桌上,不谙世故的俞敏洪既不说话也不做饭,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只能一味地喝酒。

一瓶半高的五粮液,他咕咕地灌进肚子,最后自己钻到桌子底下,失去了知觉,被送到医院救治。

医生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把他从鬼门关救回来。

醒来后,俞敏洪悔恨地喊道:“不要再这样了,我要关闭学校。”

但是哭完就醒了,想着晚上7点有课,他又若无其事地背上书包,去给学生们上课了。

早年俞敏洪办培训班

那一年,新东方遭遇了许多同行的恶意竞争,逐渐富裕起来的创始人俞敏洪也落入了小偷之手。

当时,俞敏洪还住在北京海淀区的领地,经常用大麻袋往家里寄钱的他,一来就被犯人盯上了。

1998年,俞敏洪在小区门前遭遇抢劫,张北和曲云童两名劫匪抢走了他的200万学费,并给动物园注射了大型动物使用的麻醉剂。 剂量大得惊人。

医院经过一整天抢救,才勉强捡回俞敏洪的命。

一年后,尝到甜头的曲云童再次将目标对准俞敏洪。

但这一次,带着司机的俞敏洪先发现苗头不对,两人合力将4名悍妇逼走。

随后,俞敏洪从警方口中得知,除绑架自己外,张北和曲云童还破获抢劫案3起,绑架案1起,杀害5人,俞敏洪是受害者中唯一的幸存者。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多次从死神眼皮底下溜走的俞敏洪终于守在云层上看到了月光。

跌跌撞撞的时候,新东方于1993年正式成立,当时新东方生源已经达到2000多人。

03三驾马车

1994年,忙碌了三年的俞敏洪已经赚够了出国留学的学费,但与当时的小作坊相比,他领导的新东方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生源比创办之初增长了几百倍。

看着手中密密麻麻的学生名册上的名字,俞敏洪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留下来,让他见鬼去海外留学吧。

当时的新东方已经是出国留学培训的一方霸主,为了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俞敏洪想起了自己远在国外的老朋友们。

1995年,从未出过国的俞敏洪带着1万美元,乘坐越洋客机,取道加拿大温哥华后前往美国。

在几个老同学面前,俞敏洪花钱如流水,眼睛一眨不眨,就是为了告诉老同学:“回国也能好好生活。”

游说结果,在温哥华穷了的徐小平和在美国贝尔研究所做软件开发的王强相继回国,加入了新东方。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新东方三驾马车正式成型。

为了迎接这一对美好的兄弟,俞敏洪向新东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先把做移民咨询的加拿大老人赶走,给徐小平腾出了接手移民咨询业务的地方

并撤出其行政、财务、后勤妻子杨桂青,让王强负责基础英语培训,改变了过去新东方“夫妻店”的形象。

1997年俞敏洪的同学包凡回国后,老俞给他分了一块新东方出版的蛋糕。

合并后的民办外语培训机构“理想学校”校长杜子华,加上海试培训老师俞敏洪,新东方外语教育教学门类体系整合完成。

“诸侯分封制”格局初步形成。

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的王强

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个男人,各有本事,从新东方发出了极强的爆发力。

从1995年开始,新东方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招生人数增长100%以上。

但是,在10年间,新东方的学生人数从1994年的3500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75万人,是200多倍。

与此同时,新东方逐步完善海外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海外留学服务教育体系、正在开展的相关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半径也从原来的北京扩大到主要中心城市。

至此,新东方初步奠定了中国外语训练领域的霸主地位。

其间,俞敏洪秉持广纳天下英才的理念,新东方也逐渐形成了“英雄不问出处”的企业文化。

高二辍学的罗永浩、为了进入新东方而谎称“俞敏洪上屋兄弟”的宋昊、把俞敏洪关在车门口的钱永强……这些个性人物都被俞敏洪关进了门下。

罗永浩年轻时在新东方工作

五花八门的新东方讲师推翻了当时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同时也给中国的英语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例如,“理想主义者”罗永浩在讲台上切中时弊,一分钟就蹦出四百个汉字,从宇宙起源、中美历史等高深内容中,通过九曲十八调的逻辑,最后引出如何做人的大义名分。

学生们把他上课的发言整理成《老罗语录》放在留言板上,广泛传播。

一时间,许多大学生和年轻人将罗永浩视为精神领袖、偶像男神。

出生于湖南醴陵的农村人周思成19岁进入新东方,20岁开始担任长沙新东方国内考试部主管。 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多次登上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舞台,炙手可热。

新东方名士周思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东方在世纪之交吸纳了很多人才,同时也为中国互联网创业大潮培养了很多种子选手。

此后,从新东方走出的名士们纷纷活跃在各个领域。

被誉为“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现象级综艺节目《奇葩说》冠军马薇薇、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Cobuild基金创始人铁岭、现任央视节目主持人张晓楠……

双手屈指可数,后来离开新东方的徐小平和王强就不用说了。

04杯的释明权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机。

进入新世纪,新东方“分封制”弊端开始凸显,各方诸侯相互竞争、利益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

2000年初,俞敏洪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资本运作专家王明夫来到新东方,考察后,王明夫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为什么新东方没有50亿的价值? ”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2000年5月,俞敏洪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迅速结束了近五年的“分封制”。

新东北京总部

五个月后,俞敏洪注册成立了“东方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算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现代企业的转型,运营资本为上市做准备。

不过,在公司股权设计中,俞敏洪占有绝对控股地位,而其他十多人只能分享少数股权,引起了不少小股东的不满。

在上市敲钟的梦幻蓝图下,各路诸侯必须忍痛割爱,交出自己的地盘。 过去和和气气、喝酒、吃肉的美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俞敏洪“杯酒泡澡”的做法,遭到徐小平、王强等人的强烈抵制。

其间,高层思想不统一,冲突不断,出现了集体批评俞敏洪的现象。

只是,那天的俞敏洪已经不是20年前北大唯诺诺的穷光蛋了。

在他看来,新东方只有他自己才能有主动权。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面对镜头,俞敏洪一边用大拇指指着自己,一边慢慢地说:

“无论他们原来是我的班长,还是我的团支书,在新东方的历史上,新东方都是我一个人的独创。

在俞敏洪的坚持下,新东方二次创业格局复杂多样,但在困难中推进。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取得了成功。

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产生了近10位身家过亿的教师,俞敏洪本人身价更是高达18亿美元,此后不到一年就飙升至55亿美元。

新东上市

这个从江苏农村出来、在北大郁郁寡欢的男人,花了20多年的时间,总算完成了飞上枝头变成凤凰的想法。

庾允敏洪微笑着敲钟,庾徐小平和王强等人相继出走。

新东方现代企业的改革终结了三位同窗的友谊。

之后,虽然每年都会在派对上喝酒,但是没能回到当初的日子。

新东方三驾马车05强敌林立

在资本的支持下,新东方如愿以偿地达到了声望的顶峰。

从最初的托福、GRE的外语培训,到后来的四六级培训、泡泡少儿英语、优能中学等项目,新东方表示:“从一个孩子出生到逐渐老去,在新东方都能找到合适的课程。

从另一个层面看,训练方案的增加实际上肯定到处树敌。

表面强大的背后,也为将来的危机埋下了祸根。

教育训练巨头未来很好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垂直化,教育培训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传统的在线培训中,新东方面临着美好未来的步骤。 在高端英语教育领域,新东方与华尔街英语、英孚英语打得很难,而在少儿英语教育领域,VIPKID、达达少儿英语等新生力量迅速崛起。

为了缓解外部竞争压力,截至2008年,新东方发起的对外投资并购案件超过50起,交易额超过5000万起为16起,其中不乏盒鱼英语、达内科技等优秀初创培训企业。

新东方近年投资的初创企业

在外部强敌林立的情况下,迅速扩张的新东方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企业内部的危机。

这一点从最近俞敏洪连续发出5封内部信件,箭头指向老油条管理者和平凡员工就可以看出。

回顾新东方上市13年的发展,由于业务布局的扩大,企业向正规管理的转移,增加了很多行政人员,这大大增加了新东方的人力资源资本,摊薄了新东方的原始利润。

同时,不断扩大的教师必然带来了教师队伍素质的下降。

在新东内部,为了节约人工费,许多中高层的管理职位由优秀教师兼任。

教师上课喊着,在管理过程中看到新东方的暴利,再也不能冷静下来。

在成为管理者之前,年薪几十万对这些优秀讲师来说是个好数字,但意识到几十万这个数字,在暴利的培训行业面前只能是九牛一毛,这些讲师不能再淡定了。

这样的人员安排,让新东方一手培养出来的优秀讲师,羽翼丰满后毅然离开,在带走部分生源的同时,成立了培训机构面对新东方。

此后,罗永浩创立的老罗培训、周思成自立门户等案例就是鲜明的注脚。

罗先生的训练

时代变迁,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这几年,以传统在线课程为主的新东方也必须建立新东方在线,应对新生初创企业的挑战。

两周前,新东方新公布的2019年度第二季度财报中,时隔7年净亏损达到2600万美元,创下上市12年来最大季度亏损金额。 这对俞敏洪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深入看,新东方目前面临的困难局面,只是从垄断寡头发展成为市场竞争者的必然结果。

在此背景下,仍然无法摆脱“垄断市场——牟取暴利——更多竞争者加入——价格下降——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规律。

俞敏洪在北大演讲

自1993年成立以来,新东方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

中国的初创企业能挺过五年的寥寥无几,从这个角度看,俞敏洪无疑是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只是,如何才能活得更好,如何避免被时代所淘汰,是俞敏洪必须思考的问题。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