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到了清末,受到了外界的严重冲击。
清政府官派留学始于1872年。
到20世纪初,清政府的八股取士作风已不得人心。
30多年来,受过西洋教育的留学青年回国后,许多在国内找不到出路的留学生,不论清政府还是自己,都信仰三民主义,成为革命党。
清政府权力的有识之士通过留学生考试,授予功名,授予官职,为清政府所用。
为此,清政府成立了学务所,也就是系,1906年10月2日,系演奏了《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实施了回国留学生录用考试制度、考试的方法和内容、接近现代的公务员考试。
据史料记载,从1905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7年间,留学毕业生共有7次考试。
出国留学
1905年,金邦平(实业家、教育家)、唐宝锷)、张亮绪)、建筑学家)、曹汝霖)、交通、财政高官)、钱承、胡宗瀛、戢翼翟、陆宗臻)、财政专家)、留日学生
1906年第二届本科留学生考试是科举制度取消后的首次留学生回国考试。
通过考试的还可以获得科举功名,当官。
这次考试由联芳、唐绍仪、塔克什努三位主考官进行。
襄校官7人:魏瀚、严复、詹天佑、屈永秋、吴仰曾、陈寿田、刘子贞。
这次考试有《考验游学毕业生计算分数简章》、《学部试验游学毕业生场规》等规章,制度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相近。
两个考试题目:第一个由严复创作,问题是清末社会的热点,第一个问题的英文原题是whetheritisadvisablecompulsoryeducationinchina (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是否适合中国的问题)
第二批专业考试、出题考官分别严格负责哲学、法政、公法、商学四科; 天佑负责工科; 魏汉负责机械科; 陈寿田负责理化学科; 程经世负责德文科; 屈永秋负责理化、医学两科; 吴仰负责医学、牙医两科; 刘子贞负责日本文科。
这一年的考试,作为科举废除后第一个留学生将考题回国的制定者,发挥了严格的重要作用。
严复
这一年的考题和答案可以用英语。
襄校官提出的问题反映了选举官从重八股到重科学的转变,开始了中国人从传统儒学知识结构向现代科学知识结构的全面转变。
1906年10月14日,考试正式开始。
系尚书荣庆辰时来到考场,指定主考官,监督考试。
1906年本科考试录取的32名留学生,前9名均为留学英美学生。
第一名是广东南海的陈锦涛,第二名是上海颜惠庆。
逗留在日本的学生谁都不能进入难关。
清末这一年的考试也引起了日本媒体的关注,评论家多从留日教育中的速成教育、日本学校招收中国学生以营利为目的、清政府的考试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于考试方法,他说:“在大阪《每日新闻》,以唐绍仪为中心报考总裁,将唐朝作为第三个孩子赴美的留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偏袒欧美留学生。”
关注,了解更多! )